仁青郎加在绘制《十八军筑路》。 郑晓强 何瑞 摄 东南网6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晓强 李珂 通讯员 何瑞) 4日,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福建非遗之花高原绽放”唐卡漆画跨界碰撞连线直播活动在福建福州、西藏昌都同步举行。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福建省艺术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昌都市文化局(市文物局)、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主办,海峡教育报承办,福建日报全媒体、东南网等提供直播平台。“守住非遗瑰宝,传承唐卡文化!”“棒棒哒!”“我们也想学!”……走进直播间,网友们纷纷点赞。 2019年,福建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会同省文旅厅、省艺术馆和昌都市文化局联合组建了“唐卡漆画文化产业小组团”,选取昌都市唐卡艺术传承人和唐卡画师为重点培训对象,教授运用漆画技艺制作唐卡作品。今年5月,昌都市首届唐卡漆画技艺培训班在西藏昌都开班,37名学员经过40天培训,将创作一批以昌都解放70周年为主题的唐卡漆画作品。 从首吃螃蟹到宣传推广 在培训班上,记者再次见到仁青郎加,这位小伙子的身份已从学员变成了培训导师。 作为探索唐卡与漆画“嫁接”的第一人,仁青郎加创作的《指小路尊者》被福建省艺术馆收藏。去年8月以来,他又创作了《布达拉宫》《观音菩萨》等唐卡漆画,并带着自己和学徒的作品参加厦门文博会、上海进博会。 目前,他已卖出3幅作品,其中,80厘米长、60厘米宽的《绿度母》卖了4万元。此外,他还指导学徒在手掌大小的木制圆盘上创作唐卡漆画。厦门文博会上,他带去12件这样的文创圆盘,一售而空,每件价格4000元。 “我是唐卡漆画的探索者和受益者,有责任去宣传推广它。”为此,仁青郎加主动担任此次培训的本土导师,负责一个小组8名学员的教学工作,并帮来自福建的其他导师做好翻译工作。 “大漆色泽温暖,具有年代感,且不怕水、可触摸、易保存,可以赋予传统唐卡更多可能性。”仁青郎加拿出自己的成品,让学员有更直观的感受。 白天教学,晚上仁青郎加抓紧创作《十八军筑路》,以当年十八军劈山筑路的珍贵照片为原稿,创作成唐卡漆画,献礼昌都解放70周年。 “传统唐卡更注重取材的原典性,强调‘复制’;唐卡漆画具备更广阔的取材空间,强调‘创造’。希望有朝一日,我能带着原创唐卡漆画进军全国美展。”仁青郎加介绍,自己还在筹办唐卡漆画工作室,以引领更多人学习、创作唐卡漆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