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粬是酿造黄酒的特殊粬种,为民间广泛应用。三明多地出产红粬,尤以大田建设镇“吴氏红粬”较为有名。 大田县建设镇建忠村拥全国最大的古粬窑群,在535座古粬窑中,百年以上朵窑350余座、三百年以上粬窑120余座,这些古粬窑均为建忠村吴氏祖辈所建,大多仍在使用中。“吴氏红粬”古法制作技艺乃吴氏先祖从南宋宫廷酿酒坊习得,700年间“传宗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心口相授,代代传承。其制粬方法古朴神秘,无固定标准可依,顺应自然,不同季节操作各异。首先选用大而圆的米粒,水泡1小时,清洗入笼大火猛蒸,蒸熟后摊在预先准备好的平台上晾至35℃,放入粬青、粬母搅拌均匀后入窖;窖内温度须随着窖藏时间的推移有所变化,窖温全凭经验掌控,秋冬温度不够,有时还须生火提温。粬料每天早中晚3次翻拌、撒水雾,一般需耗时——6-8天,直到粬料变红为止,最后拿出来晒干,如此历经15道工序,耗时150个小时,才能完成红粬的制作。 红粬古法制作技艺,是先民智慧的结晶,在历史、文化、艺术、经济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酒粬本身也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之功效,民间常用于治疗饮食积滞,脘腹胀满,赤白下痢,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等疾病,同时也是制粬人发家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2019年2月,大田红粬制作技艺入选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酵母。 搅拌“粬饭”。 古窑发酵。 发酵后的红粬半成品。 筛细红粬。 晾晒。 红粬成品。 制作工具。 制作工具。 制作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