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溪惠利夫人信俗始于五代。惠利夫人俗名莘七娘,少即知书达理,通医术,随夫惠利征战来到明溪。她平时多行善事,常尽平生所学,义务为民众治病,辞世后葬于明溪。当地百姓感念其恩,集资在明溪县雪峰镇北郊为莘七娘建造祠庙,称“夫人庙”,明溪百姓凡遇天灾人祸,特别是生病、患疾,都到庙中求拜,祈求早日康复,因祈求灵验,信仰者众。 有南宋士子路经明溪,夜宿巡检司驿馆,馆旁正是莘七娘葬处,他吊唁后留诗墙上,诗曰: “妾身本是良家女,幼习女工及书史; 笄年父母常爱怜,遂使良人作鸳侣。 五季乱离多寇盗,良人被命事征讨; 因随奔逐道途间,忽染山气命丧夭。 军令严肃行紧急,良人命没难收拾; 独将骸骨葬明溪,数尺孤坟空寂寂。 屈指经今二百年,四时绝祀长萧然; 未能超脱红尘路,妾心积恨生云烟。” 南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路过明溪时曾慕名朝拜莘七娘庙,并题诗曰“百万貔貅扫彗芒,家山万里受封疆;男儿若不平妖虏,惭愧明溪莘七娘”。表达了对莘七娘的崇敬和抗敌救国的满腔激情。 惠利夫人信徒遍及明溪城乡,影响面广,朝廷赐予“显应”庙号。南宋嘉定年间,朝廷敕封莘七娘为“惠利夫人”,寻加“福顺夫人”。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世宗封莘七娘为“普佑夫人”,清咸丰八年 (1858年)十月,文宗复加封莘七娘为“灵应夫人”。 惠利夫人祭祀日有正月初一朝拜、元宵香灯会、十七游神、清明祭祀、六月十一日惠利夫人诞辰等,仪式有打醮、清醮、朝功、暮功、焰口施食仪、游神、演戏酬神、夫人嬷宴等,万人空巷,热闹非凡。 惠利夫人民俗文化,对探寻中国农耕社会的构建,时任政府管理体制与民间自治、传统文化的传承、客家民间信俗与客家精神的关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011年12月,惠利夫人信俗(明溪)入选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惠利夫人墓园和墓地 惠利夫人神像 清明祭墓 沙县夏茂游春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