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光佛信俗在沙县民间流行始于唐宋年间,其时城郊淘金山、洞天岩一带的佛寺,均供奉定光佛,民间信仰盛行。 沙县较大型的定光佛信俗活动均按照佛教传统,每年3次,一是农历正月十二定光佛的诞生日;二是农历三月二十七定光佛的出家日;三是农历八月二十二定光佛成道日。沙县民间视这3个日子为定光佛的诞辰日,民众和佛教僧众都要举办大型法会,邻近乡镇的信徒也都早早赶到寺庙焚香礼拜。定光佛的事迹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如祷雨救旱、驯服野兽、活泉止水、治河护航、赐嗣送子、避免战祸等等,这些事迹正是原住民客家先人们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 旧版《沙县志》还记载了定光佛与北宋名臣李纲的结缘。据载宋宣和元年(1119年)李纲因京都大水,民不聊生,上书谏请皇上积德行善,龙颜震怒,被贬为沙县监税官,李纲常忧国事,一日郁闷,来到城西大洲漫步,见一僧人过河,竟足不沾水,凭虚而渡,李纲知非常人,一路尾随至洞天岩,见僧人盘坐岩石上闭目小憩,遂恭立静候,待僧人醒来,李纲作揖求问前程,僧人口占四句:“青着立,米去皮,那时节,再光辉。”李纲欲进一步请教国事,僧人不语,径自踏上云步桥,乘云而去。靖康之年,李纲复出,竟应验了那僧人所言,据称那僧人便是定光佛的化身。李纲为纪念这段佛缘,请工匠雕造了定光佛睡像,供奉在所见之处,后湮没于大规模采石之中,但古迹大佛脚印、步云桥至今仍在,大洲沙溪河中心有块沉浮石,便是当年定光佛过河时的踏脚石,如今仍会随着河水的涨落而浮沉。 定光佛信俗除沙县外,在闽西北及赣南、粤东,特别闽台客家聚居地区都有相当影响。2011年12月,定光佛信俗(沙县)入选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僧人入寺庙 沙县定光佛 沙县淘金山定光卧佛 庄严的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