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活字印刷术(宁化)

2021-11-16 11:24 来源: 责任编辑:陈美玉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源于古代的雕版印刷,从北宋毕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到元初王桢创制了木活字。木活字印刷术系用梨木、枣木或杨柳木等雕成繁体反面单字,按一定的顺序存放。因取材比较方便,成本不高,创制起来简单便捷,并具有灵活智能的排版印刷程序,是明清时期主要印刷方式。

福建宁化客家人有敬祖穆宗的优良传统,他们把族谱的修订梓印视为千秋伟业,据粗略统计,目前宁化有客家姓氏祠堂238座,完整系统的族谱70余姓。明朝初年,宁化开始使用木活字印刷族谱。目前,宁化发现的保存最早的族谱为清雍正《谢氏家谱》,而清乾隆《蓝氏族谱》后落款为“翠华阮甸臣梓”,更标明了刻工付印者,到了清初宁化使用木活字制谱已然十分盛行。宁化目前保存有木活字近40万枚,其中既有祖传的,也有新刻的。取材多用梨木、柯木,主要功能除刻印家谱外,也偶尔刻印蒙书、佛经道藏等。民间称印刷艺人为“谱师”,其中年龄最长者80余岁,最小的仅30来岁,他们各自以“堂”为单位,有堂号,现存留有“文林堂”、“印心堂”、“文斋堂”、“衍冀堂”等。艺人多能熟练掌握木活字印刷流程中反写、刻字、拣字、排版、校对、印刷、装帧等技艺。

目前所发现的木活字印刷术仅存于福建的宁化县和温州瑞安的东源村。而还能以传统接单接活的作坊方式自然遗存的,仅宁化一处。

宁化存留的珍贵濒危的活态木活字印刷术,堪称是中国乃至世界印刷史上的活化石。2011年12月,木活字印刷术(宁化)入选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2018年3月,邹建宁参加柬埔寨文化交流活动

雕刻工艺现场

木活字印刷术组图

排版

写反字

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