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唱花源于永安大湖新冲村,流传到今已400余年。相传清初有一才子进京赶考,落榜后流落新冲村民主庙,受村人饭食,临走时把撰写的《花本》留下,此后“唱花”即在新冲扎了根,形成了古老的、独特的乡村文艺。 新冲的冲一、冲二、冲三、冲四4个村,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白天迎神赶庙会,晚上聚会唱花。唱花在村中大户的厅堂上举行,厅堂正中摆上几张大桌长椅,桌上排满米粿茶点,果品佳肴,供唱花人享用。唱花唱的是永安话,但带有闽南的高甲戏腔,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花词,例如:迎神游街开始时唱“起神花”、送神时唱“送神花”、在游街过程中唱“行路花”、到佛堂时唱“佛坛花”、进门唱“入门花”、出门唱“出门花”、喝酒唱“食酒花”、盖房唱“架厝花”。唱词内容丰富,包含历史地理、人文礼仪、四时农桑等等,比如“架厝花”中有唱道:“主人住在好屋堂,四边金柱对金樑。樑头雕得金狮子,樑尾雕得金鸡对凤凰。”“食酒花”唱“主人造得好酒浆,未曾斟出满厅香。日间斟出写田契,夜间斟出请尊王”。体现了新冲人赞美自然,热爱生活的淳朴民风。 晚饭后,乡民们扶老携幼,赶往举办唱花人家的大厅。不一会,大厅上挤满了人。开唱时,唱花人面前摆上唱本,几十人异口同声,有唱有和,悦耳的歌声响彻乡村正月的夜空,通宵达旦。新冲人用唱花表达自己的情感,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老少安康,六畜兴旺。新冲村先人大多是清朝中后期从安溪、永春、南安等地移民来此的拓荒者,他们把闽南的种茶、养殖及其他耕作技术带到新冲,在漫长的岁月里,唱花习俗成了他们与当地人和谐相处的纽带。2009年5月,永安“唱花”入选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传承人在一起研习曲艺 存世曲谱和表演用鼓 永安“唱花”演出(图片由永安文化馆提供) 永安“唱花”演出(图片由永安文化馆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