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食闹音乐是福建传统音乐中独特的品种,缘起将乐民俗,在民间流传广泛,至今已传承至第五代。 食闹音乐曲牌丰富,分为喜庆音乐、龙灯锣鼓和丧葬音乐。喜庆音乐又分文场和武场两种,文场喜庆曲牌有:《金纽丝》《翰香坛》《天仙子》《五调闹长沙》《闹长沙》《普庵咒》,还有一种特别的文场形式叫“闹香花坛”,即乐队踩街,以演奏江南小曲为主,多用于旧时迎神赛会;武场喜庆曲牌有:《状元游街》《将军令》《一枝花》《得胜令》《广东歌》《大马队》《闹长沙》;龙灯锣鼓可在喜庆曲牌的基础上加上特定的踩街、入户、回龙、舞龙等锣鼓乐段;丧葬曲谱则是一个完全独立、绝对不能与其他音乐混用的套曲。常用的曲牌有:《祭坛箫》《七星箫》《沙王箫》《拜箫》《清字箫》《天开门》《泣颜回》《锦毛祠》《斋金纽丝》《斋大马队》和《七星鼓》《七星箫鼓》等。“食闹”使用的乐器有梅花(大唢呐、大吹)、喳子(小唢呐)、横竹(笛子)、椰胡、二胡、琵琶、三弦、扬琴、鼓、平锣、小锣、大钹、小钹、镜锣和云铮等。 将乐食闹音乐根植于民俗生活,运用十分普及。在逢年过节、迎神赛会、结婚寿诞和节庆舞龙等喜庆场面和丧葬仪式等民俗活动中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给将乐百姓带来生活娱乐的同时也成为音乐熏陶、传播的重要方法。2011年12月,将乐食闹音乐入选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2015年春节期间将乐食闹音乐走进三明 非遗博览苑展示 将乐食闹传承人王渭滨(右2)与食闹乐友交流活动 将乐食闹乐队客串文艺晚会乐队伴奏 将乐食闹乐队在喜庆音乐中演奏喳子文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