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嵩溪豆腐皮制作始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最初称“笋皮”,是用豆浆煮熟时,所产生的漂浮块片,捞起晾干而成。经过几代师傅的摸索、磨练,工艺日益完善,特别是解放后,1956年,在制浆前辈们的苦心钻研,精细加工下,豆腐皮成品益发透明,爽亮,还具有清凉、滋阴之功效,是大小宴席必备佳品,嵩溪豆腐皮也随之名声日隆,成为清流县名特产品。 嵩溪豆腐皮制作技艺主要特点是: 1、纯手工制作、风味独特; 2、农民以户为单位分散自主经营; 3、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任何辅料,为纯天然绿色食品; 4、制作工序严格,须经选豆、去皮、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熬皮、揭皮、晾干、熬浆、上浆、烘烤、摊晾、包装等多道工序,缺一不可。 如此精细的工艺,造就了嵩溪豆腐皮的香、醇、甜、韧、一煮就熟、久煮不糊、食用方便等特点,是高品质的绿色食品。 原料的选择也有讲究,只用本地种植的“浙春3号”大豆,该品种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经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检测,嵩溪豆腐皮含蛋白质45%、多糖21%、脂肪14%,还有较多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维生素、氨基酸,如:钙、镁、磷、钾、铁、铜、锌、锶、硒、锰、硫胺素、核黄素等, 易吸收,其营养价值很高。2009年5月,嵩溪豆腐皮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成品豆腐皮 黄豆脱壳浸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