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安贞旌鼓

2021-11-14 16:07 来源: 责任编辑:陈美玉

安贞旌鼓源于唐代战鼓,相传槐南镇罗氏祖先随军征战,掌管军中战鼓。每临战事必先祭鼓,以雄浑,激昂的鼓声鼓舞士气,得胜归来,以欢悦的旋律迎接凯旋将士,因与作战的旌旗并用,故称“旌鼓”,又因与安贞堡相近,俗称“安贞旌鼓”。

旌鼓结构独特,整套旌鼓包含配有鼓架的一面大鼓,木制椭圆形,大张牛皮蒙面,鼓面直径约80厘米,高度约100厘米; 小鼓也呈椭圆形,鼓面约50厘米,高度约18厘米,鼓身均涂黑色,鼓面中涂直径10厘米红心,配有铓锣和小磬。旌鼓采用黑红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寓意为阴阳和谐、天人合一。

罗氏后裔因缅怀先祖军功,祖祖辈辈对鼓由崇拜而成为信仰,形成鼓俗,并留下家族祖训:建房必建鼓,每房都备鼓。鼓成为当地民居的精神内核,称为“房心”,供奉在厅堂横案之上,作为护宅家镇宅之宝,绝对不可外借。

千百年来,鼓俗给槐南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成为槐南一带民俗活动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其中最隆重的莫过于祭祀用鼓,每年除夕至第二年正月十五期间,才可敲打大鼓,通过神灵祭祀和祭祖仪式,禳除灾厄,纳吉呈祥,给家族带来安宁。其次是重大节庆或家族中的婚丧事宜,都要进行旌鼓演奏。旌鼓的演奏方式丰富多彩,其

打击音律、演奏技巧及队形变化,可根据各种俗事,各种场合变化,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近年,由于旌鼓造形与队列的喜感和鼓舞人心的击打旋律,安贞旌鼓队经常被邀请参加各种大场合的演奏活动和赛事,享誉颇多,如2015年被文化部评为2014—2016年度中国文化艺术之乡项目;同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国家地理标志;2015年10月参加全国青年运动会开幕式;2016年6月参加全国非遗日福州三坊七巷非遗展示;2017年11月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影像志》的拍摄等。

永安安贞旌鼓历史悠久,它的形成与发展,是唐以来军伍文化在闽中民间流传的结果,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07年8月,永安安贞旌鼓入选福建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传承人罗立根在校园内给孩子们传授技艺

旌鼓表演

南山村罗氏宗祠正厅堂上供着旌鼓

三明市第六届运动会开幕式——永安槐南安贞旌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