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大腔傀儡戏

2021-11-14 16:07 来源: 责任编辑:陈美玉

永安大腔傀儡戏始创于青水畲族乡,是目前全国民间傀儡戏中唯一演唱大腔特色品种的提线傀儡戏剧种,由永安市青水镇王氏家族世代相传。

永安大腔傀儡戏唱腔属大腔体系,即“一人启口、数人接腔”高腔特征,音调高亢、粗犷、激越,保存“七言体”乐调特点,唱腔大小腔并举。傀儡脸谱彩绘,身着各行当角色服饰,全身关节可以活动,可坐、立、站、跪、蹲、仿真人表演各种动作。前台表演者牵演傀儡身,以线调动各种角色的动作,同时口中演唱出各种角色相适应的声调、唱词,其生、旦、净、末、丑角色皆由一人兼任,还应兼顾傀儡的头、手、眼、声、法、步、神,这就要求表演者灵活敏捷,伎俩娴熟,既要用手指弹动其表情姿态,又要口唱能表现出与各角色身份的唱段相适应的语法声调,甚至手指的每一个关节都能出戏,如吸烟、端茶、斟酒、骑马、飞刀、武艺、脱帽等动作应有尽有。后台乐班以哒、锣、鼓、唢呐、铜牛角、杨琴、京胡等伴奏。傀儡戏班一般由8人组成。今青水畲族乡拥有数班民间傀儡戏剧团,其中以黄景山的“万福堂大腔傀儡戏班”和龙吴村的“永安市燕江大腔傀儡戏剧团”尤为有名。传统剧本剧目有《海游记》《南游记》《度仙记》《加冠晋禄》《打八仙》《九世同居》《罗帕记》《八百寿》《五星记》《七星记》《七星纸马记》《大七星记》《四幅锦裙》《全家福》《文魁》《双子记》等30多个剧本剧目,还有20多个传统折子戏、仪式剧和小戏,剧本脚本60多本。

青水畲族的大腔傀儡戏剧、汉剧小戏剧、打黑狮以及《畲族古籍》等七项内容被列入《中国木偶史》“中国文化部木偶研究课题”,同时还列入《中国畲族古籍纲要目录·畲族卷》名录,2007年8月,永安大腔傀儡戏入选第二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大腔傀儡戏《九世同居》剧照。(钟威 摄)

大腔傀儡戏傀儡身、后台陈设剧照。(钟威 摄)

永安大腔傀儡戏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