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乐民间龙池古砚制作工艺

2021-11-14 16:07 来源: 责任编辑:陈美玉

将乐龙池砚发祥于将乐县古镛镇,已有千年历史。将乐宋代古墓考古已发现有龙池古砚作为随葬品,与如今将乐县博物馆收藏的数方出土的宋代将乐古砚年代相近,同为国家珍贵文物。清乾隆年间修撰的《将乐县志》,对用于制作龙池砚的砚石作了明确记载。这种砚石产于县城之北,距城关十里的石门岭一带,此处和传说中仙人指点的龙池毗邻,故有“龙池石”之称。龙池村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诞生地,所以“龙池石”又称为“龟山石”。

龙池砚历史悠久,久负盛名,与端砚、歙砚、洮砚、鲁砚等名砚均系我国著名古砚。龙池砚葆有“发墨细腻,墨色纯青,光亮耐用,不伤笔毫,写字作画,成色明晰,不易褪色,宜于长期保存”等品质特色,除了砚石绝佳外,还取决于传统的手工技艺,龙池砚制作工序繁杂,须经过选材、设计布局、切割外形、初磨、粗凿、挖孔、开槽、修边、细雕、打磨,上线,细部精雕,水磨等多道工序,使用的各类大小工具就达23种,颇为讲究。龙池砚制作成形后的技艺以龙图案的雕饰为主,延伸辅助技艺有30余个品种,如双龙戏珠、飞龙夺魁、巨龙飞腾、蛟龙戏水、玉龙吐云、墨宝龙池砚、群龙托乾坤、群龙献寿、金龙闹海……,寓意中华民族龙的精神,因此,龙池砚技艺颇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韵味。

精工雕刻的龙池砚成品光泽莹亮,细润光滑,轻轻敲击,其声如磬,被视为文房瑰宝,深受历代书画家和文人墨客的钟爱。清人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记载:龙池砚“色微紫、似端之梅花坑。其质视端则绌、视歙实赢”,意思是说龙池砚砚石质地略逊端砚而优于歙砚。民国19年,将乐龙池砚与西山纸等产品一同参展于福建省第一次工商产品展销会;1958年,将乐龙池砚“圆形双龙戏珠砚”、“长方形梅鹊砚”、“小型粘刻马花式技艺砚”和“长方形刻花学生砚”等作品参加了建国10周年全国技艺美术展;同一时期,将乐龙池砚还被评为“福建省优质产品”。近年,将乐龙池砚也经常参与各种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并屡获殊荣,其中2001年,龙池古砚获三明市名特优商品交易会金奖;2002年,龙池砚“群龙托乾坤”获福建省首届民间艺术品博览会金奖;2004年,获福建省首届民间艺术精品暨第三届省民间艺术家评选活动铜奖;2004年,龙池砚“飞龙夺魁”获中国第三届国际民博会暨第二届中华(天津)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2007年获“福建老字号”称号;2008年获中国(莆田)第三届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银奖;2009年获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被福建版权局列为“福建省版权保护重点企业”。

龙池砚是一项颇具传统文化内涵的手工技艺,具有很高的技艺美术价值;同时,对研究福建及中国砚台的发展及传承历史,具有较高文化和科学价值。2005年10月,将乐民间龙池古砚制作工艺入选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明市委宣传部 供图)

福建省人大副主任黄贤模考察将乐县龙池砚

技艺传承人张旺金龙池砚陈列室一角

将乐龙池砚传承人张旺金获福建省首届民间艺术品博览会金奖

龙池砚传承人张旺金在制砚中

细雕水磨

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