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梁”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目前,其营造技艺全国仅在闽浙边界山区薪火相传。2006年,我县造桥名匠郑多金被国务院公布为该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07年9月,寿宁县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年10月,寿宁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2年11月,我县鸾峰桥、杨梅州桥、大宝桥3座木拱廊桥(闽浙两省7个县22座木拱廊桥)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7年7月,我县组织举办闽浙两省四市七县(福建宁德市的寿宁县、屏南县、周宁县,南平市的政和县,浙江温州市泰顺县,丽水市庆元县、景宁县)联合申遗推进会,力争3至5年时间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让木拱廊桥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宁德市委宣传部 供图) 2016年新建亭溪桥 上梁仪式 省级传承人郑多雄在授徒传艺 亭溪桥 新建的炭山村廊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