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宁德市漳湾福船与泉州晋江福船所运用“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元时期,中国的远洋木帆船备受各国商人、使节的青睐,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帆船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这种安全性即来源于帆船中的水密隔舱。所谓水密隔舱,就是船舱中以横隔板分隔开的彼此独立且不透水的各个舱位。水密隔舱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船体的强度,而且即使某一舱位触礁进水也不危及其他舱位,保证了船舶航行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水密隔舱作为船壳板弯曲的支撑点,也提高了帆船的坚实。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岐后村的造船技艺系明代洪武年间由闽南传入,其后世代传承,直到今天。民国时期,漳湾多制造200—300吨位的“三桅透”木帆船。新中国成立后,漳湾船厂承制了为数众多的捕捞船与运输船,其中很多是60吨位以上的水密隔舱结构木帆船。(宁德市委宣传部 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