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古民居的建筑特色源于徽派建筑艺术,当今要保护好古民居,就需要保护传承好闽北古民居营造技艺。闽北古民居传承营造技艺的主要特点,是用于损坏古建筑物的纠墙,按原物制作柱、梁、枋、窗、门、翘角、斗拱、雀替、藻井、古戏台、古廊桥、庙宇等土木结构的建筑物原样。要仿古逼真,因而传统古民居营造技艺是关键,在维修、再建古建筑物中,门窗制作不能用铁钉,胶板不能用胶水,只能用热砂炒制出的竹钉。按此技艺,维修复原后的古建筑物,又可历经数百年的自然灾害侵袭,木结构基本不松动,不倒塌,不毁坏。 “闽北古民居营造技艺”于2017年1月被福建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弹好了墨线就要在柱子上凿孔,小毛学的有板有眼。(沈少华 摄) 工友在铺瓦板。(沈少华 摄) 立柱前的准备,这种捆绑相信现在很多人没见过。(沈少华 摄) 齐心协力竖立住。(沈少华 摄) 一个墨斗,一只眼睛,能描绘出建筑的蓝图。(沈少华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