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戏,又称三脚戏,顾名思义,也就是三个角色演一场戏。它还有茶灯戏、采茶戏、花鼓灯、三人土戏等别称。三角戏早期从江西流入,主要流传于闽北区域内,而以光泽县最为集中,年代也最长久。光泽县三角戏在明末清初从江西传入,它与赣南采茶戏、上饶采茶戏和抚州采茶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成为三角戏(采茶戏)南传北流的重要中转站,是集采茶戏之大成的一个艺术剧种。一九五四年八月,由光泽、邵武两地艺人组成的三角戏代表队,参加福建省第二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三角戏名称被正式列入福建省地方剧种名录。 如今三角戏从江西传进光泽县,又从光泽县演到周边江西各县市。三角戏在不同地方保存了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形态,三角戏古为今用,所演内容已加入了新元素,人们自编自演宣传计划生育、家庭和睦、廉政建设等剧目,如宣传廉政文化“八荣八耻”、“八项规定”,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戏,可引发观众共鸣,教寓于乐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弘扬正气,传播正能量,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 2010年7月,三角戏被南平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5年7月,由我县三角戏爱好者发起成立了光泽县三角戏协会。同年8月,在吴龙兴等一批三角戏老艺人的发起下,在我县文化部门的支持下,组织成立了光泽县光荣三角戏剧团,目前剧团成员22人。(南平市委宣传部 供图) 《打苏门》,吴荣兴(中)演一个精明、刻薄、古怪的婆婆,媳妇(左一)受尽了婆婆的欺凌。在婆婆挑唆下,儿子不分青红皂白对媳妇横眉怒目。(沈少华 摄) 2015年,送戏下乡演员合影。(高群 摄) 三角戏的伴奏比较简单,除了二胡,还有鼓、锣和钹及唢呐等。(沈少华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