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连城青狮)简介

2021-11-10 10:15 来源: 责任编辑:陈美玉

自古以来,连城客家民间就有习武之风,众多乡村都有舞狮(舞青狮)队。

“连城青狮”又称“客家青狮"。其历史悠久,渊远流长,清朝传承至今已有370多年,是连城客家人心目中的神兽、瑞兽和吉祥物,为南派狮子中的“三狮”(广东狮、闽南狮、客家狮)之一。

“连城青狮”气势磅礴,姿态威武,驱邪镇宅,和谐喜庆,寓意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一片欢乐祥和之景象。每逢新春佳节,婚庆之禧、开业庆典、乔迁新居等,连城客家人都会请上连城青狮前来助兴,以此热闹一番。其制作风格独特,狮形狮貌别具特色,素以和蔼可亲的品貌深受省内外广大地区的群众所喜爱。因“连城青狮”主要在福建,江西等地的客家县流传,因此被这一带的人们称为“客家青狮”或“连城青狮”。

也许是为了再现客家祖先持刀执杖、成群结队地上山围场打猎的盛况,或是为了借助狮子这个民间传说中的吉祥之物,每逢春节前后或喜庆日子,连城客家人总要成群结队,敲锣打鼓,持刀执杖,舞动青狮,走村串户,临门拜年,表示驱灾除害、迎春接福之意。

青狮舞动,各家各户也都乐意争取青狮的光临。既有借助青狮驱邪镇妖、迎春接福,祈求来年万事如意之意,也有让锣鼓声、鞭炮声、围观人群的笑语声来增添节日的热烈气氛。凡需要舞狮驱邪的人家一听到锣鼓声,便打开中堂大门,站在门口迎候,一见舞狮队便点燃鞭炮,舞狮队即知道这家需要舞狮。于是舞狮人就舞动狮头来到门口,向中堂以狮头拜上三拜,算是致礼,然后一步一跨地向中堂步步舞进,后面的武师们跟着鱼贯而人。舞狮者先对着中堂神位拜上三拜后,就在厅堂上随着锣鼓声伸缩腾挪使劲舞动布狮,其余的武师们分坐中堂两旁。主人家则端着茶盘向各位武师献茶。待舞完了狮,舞狮者将狮头端放在神案上(狮头面向中堂大门),便开始进行武术表演,表演的项目是:先表演单人拳术和单人器械,器械有:棍、叉、钩、双刀、长柄大刀、铁尺等,然后进行双人或三人拳术及器械对打表演,随着锣鼓声的节奏加快,对打也更加激烈,这也是最激动人心和最精彩的表演。 

青狮献瑞的阵容,一般一头青狮12人为一个狮队。其中舞弄青狮者2人,分狮头、狮尾,敲锣打鼓者4人,6人抬上武术器械。   

舞狮大都采用低桩矮步,前后二人,配合默契。一起三星,采八卦,跌扑、翻滚、跳跃、掻痒、过桥、跳台等组合动作。模仿狮子生活中的坐、卧、行、食、饮、嬉、戏、跳、扑、斗等一整套栩栩如生的动作,配以锣鼓、钹等打击乐的衬托,动作合韵合拍,生动活泼,令人爽心悦目。

节庆期间,如果两个狮阵相遇,约定俗成,双方都尽量低桩矮步。狮头低伏抬平,勿使高昂,以示谦恭。这里更可展示舞狮者的蹲桩、虚步、移步等基本功的扎实程度,“绘狮八卦阵”是客家青狮最为讲究、最有看头且最吸引人的地方,你我双方,手持器械,井然有序,个个更是精神抖擞,认真对待,展示出自己的看家本领。   

尽管各个狮阵之间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但也无伤大雅。因为“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各得其所。最主要的是,在青狮献瑞这一文化活动中,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青狮跳跃为人间增添了许多欢乐喜庆的热闹气氛。

2016年2月黄炎林组织的隔田“天川胜会”舞台前,客家青狮与永定师兄的广东狮会狮。

2018年2月,黄炎林带领连城隔田村2只狮队在宗祠门口舞狮。

2018年2月,黄炎林带领连城隔田村2只狮队在宗祠门口舞狮2。

2018年2月,黄炎林带领狮队在连城隔田村黄氏宗祠门口会狮拜年。

2019年12月,黄炎林舞狮团8头青狮,参加龙岩市上抗县古田会议广场的央视“心连心”,我们从古田在出发。舞狮黄建忠、伍绍文、黄海铭、许庆彬等16人。

2020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石门湖景区展演,舞狮许庆彬(左),黄建忠(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