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行走在岚岛大地上,一幅美丽清新的乡村发展画卷铺展开来。乡村振兴,平潭走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子。围绕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培育特色产业等方面,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政企联动、龙头带动、政策驱动、市场推动”,坚持“输血”“造血”一起抓,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综合整治,美丽家园入画来 保护好原生态“真宝贝”,是平潭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实验区以“绿盈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生态振兴村。近年来,平潭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一革命四行动”,启动新建改造城乡公厕11座,已完成6座;启动新建改造农村公厕7座,已完成4座。还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加快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城乡一体化处理体系。 不仅如此,平潭还充分借鉴台湾经验,发挥台湾社区营造师在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社区管理方面的示范作用,携手打造“高颜值”乡村。 岚城乡上楼村是平潭最早引入台湾社区营造师的乡村,请来台湾设计团队,改造翻新闲置石头厝,赋予其社区据点、渔耕博物馆、艺廊等多种功能,并打造两岸创业青年聚点——“楼台会”,让这个古老村落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此外,村里还成立社区志愿者队,开展敬老爱老、植树造林、两岸志工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打造文化长廊、彩绘墙等,让更多村民参与乡村共建共治共享。 “如今全村环境大变样,村民们的素质显著提升,两岸同胞在这里创业逐梦,共同家园的美好愿景在这里变为现实。”上楼村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丁美娇说。 发展旅游,奏响发展进行曲 国际旅游岛建设,让平潭乡村旅游插上腾飞的翅膀。立足于自然资源禀赋,平潭秉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特、景村一体”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海滩沙湾、河湖湿地,做优生态旅游产业链,与村民分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 数据显示,去年,平潭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66万人次,同比增长23.5%; 乡村旅游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25%。 依托全长195公里的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生态廊道,平潭有意串联起全岛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目前,廊道主线已建成78公里,将串联沿线90多个村落,实现‘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实验区旅游与文化体育局四级调研员翁彬介绍。 如何不断拓展乡村旅游业发展,拓宽村民增收致富途径?当地政府精准发力,聚焦重大旅游项目,打出招商引资组合拳,接二连三抱来“金娃娃”。 不久前,平潭海峡恋岛项目在苏平片区大练岛正式动工建设。作为实验区重大文旅项目,该项目总投资80亿元,占地约1300亩,将深挖大练岛历史人文遗迹和自然地貌等资源,传承海丝文化及民俗文化,打造集文化探秘、自然探索、生态旅游、医疗美容、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 随着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通车试运营、海峡恋岛项目落地生根,大练岛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效带动大练岛经济发展,大幅增加村民收入,还能助力完善平潭国际旅游配套设施,推动全域旅游建设。”苏平片区管理局副局长韩祥平说。 党建引领,增强发展新动能 日前,岚城乡中南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与实验区城投集团签订《委托购买店面合同》,签约面积306平方米,签约金额441.2万元。 中南村位于三十六脚湖保护区范围内,连续几年收到省里拨付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但苦于缺乏好项目,资金一直滞留闲置。“我们利用这笔闲置资金购置优质店面,就在中原安置小区大门附近,店面位置很不错,总价还优惠28%。”中南村支部副书记毛文玉说,这将盘活土地和集体经济收入闲置资金,进一步提升乡村自我“造血”功能。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2020年以来,平潭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深化村企合作,探索推进村集体签约委托贷款、签约购买店面等形式,建立层次多样的结对模式,积极整合村级集体资产、资金等要素,想方设法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截至目前,实验区拟意向委托贷款村集体140个,资金总额达24733万元;意向购买店面村集体7个,资金总额达2450万元;已完成签约委托贷款村集体59个,签约金额达6665万元;已签约购买店面合同村集体1个,签约金额约441万元。 平潭还组织全区192个村成立股份制经济合作组织,采取推动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开发、优化资金整合等措施,为128个“薄弱村”一次性安排10万元项目补助资金,为41个“试点村”一次性安排60万元项目补助资金,共计3740万元。 打造不同领域的特色党建品牌也被提上日程。目前,平潭已设立村级联合党委14个,全覆盖实行“近邻”党建社区25个,实现“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的联村结对模式,凝聚起党群同心、携手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