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山最高处,导游黄玉麟为游客讲解状元峰的历史典故。 于山半山腰有宋代状元陈谨的一对铜像。 李世甲故居修旧如旧。 鳌峰书院旧址旁的浮雕,刻画了书院中的知名学者、御赐匾额等内容。 东南网9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 实习生 赵芷晴 徐泓雨 文/图)在福州游览历史文化街区,除了耳熟能详的三坊七巷、上下杭外,充满书卷气息的鳌峰坊也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游鳌峰古街,品书院文化。福州鼓楼区近期举办“大美鼓楼·四季坊巷”周周游活动,记者随团来到位于于山北麓的鳌峰坊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只见入口处设置有传统木结构牌坊,正面用行书写着“鳌峰坊”,背面则是“为国求贤”的颜楷大字。科举文化长廊、仿古亭台沿坊而立,改造后的鳌峰坊古意盎然。 历史古街故事多 据传,汉代曾有九兄弟在于山修道炼丹,于山又名“九仙山”,鳌峰坊原名“九仙坊”。到了宋代,坊内书生陈诚之高中状元,“九仙坊”改名“登瀛坊”。明代时,因于山最高处的山峰形似巨鳌,得名鳌顶峰,“登瀛坊”变更为“鳌峰坊”,并沿用至今。 “这是保留下来的状元考卷原版,被我们完整复刻了回来。”福建省中国旅行社导游黄玉麟向游客介绍,科举文化长廊集中展示了状元、榜眼、探花的科举试卷与历代科举状元名录。宋嘉定元年,曾出现“一榜三鼎甲”皆为福州人的盛况,正可谓“卷启鳌峰,文脉鼓楼”。 科举文化长廊的不远处便是被喻为“中国霍金”的高士其先生的故居。故居入口处设有“鼓楼区古厝”提示牌,牌子右侧的“古厝导览”二维码让人眼前一亮。记者拿起手机扫码后便进入数字古厝的有声世界,听到委婉动听的女声这样介绍:“高士其故居始建于明代,占地约1200平方米,坐北朝南。原共有五进,现仅存二进。由主体结构和花厅两大部分组成……” 故居中陈列展示了高士其的生平轨迹与生前手记。他抱着科学救国的理念赴美留学,在一次研究脑炎病毒的实验过程中,瓶子破裂导致病毒侵入小脑,全身瘫痪。如此困境下,他仍领导着中国科学普及队伍,为科普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仅存的几份字迹颤抖的手记中,高士其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及妻子金爱娣的感激。 “看完以后很感动,高士其是福州人的骄傲。通过导游的讲解,我才算真正了解了家门口的历史。”家住福州华大街道的林舒表示,周末她会常来细品老街的文化味。 故居中的“高士其星”图像也引得众多游客驻足。1999年12月13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国际编号3704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高士其星”,高士其精神也正如夜空中的行星般永远闪烁。 除高士其外,抗战海军名将李世甲的故居也在鳌峰坊。这是一座建于清代的古厝,为李世甲离开国民党海军之后的住所。抗日战争期间,李世甲曾参与福州的两次光复。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为福州的建设和发展不遗余力。如今,其故居有了新身份——闽派艺术馆,有不少书法与绘画作品在此展出,老宅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长期致力于福州地方史研究的卢美松表示,鳌峰坊的古厝保护有特色,下一步应在内涵挖掘上多下功夫。 书院文化有传承 清代在福州有四大书院,即鳌峰、凤池、正谊与致用。若论及规模与藏书,鳌峰书院乃四大书院之首。鳌峰书院由福建巡抚张伯行创立,以弘扬程朱理学为宗旨,极受朝廷重视。令人遗憾的是,1911年遭遇大火,现仅存一座假山,位于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小学校园内。 2009年,鳌峰书院在原址对面的李世甲故居旁进行重建,占地近600平方米。 走进鳌峰书院大门,前厅的树木郁郁葱葱,正厅上方悬挂着康熙、乾隆两代皇帝御赐的匾额“三山养秀”和“澜清学海”。 “鳌峰书院的教师待遇优厚,每年650两白银,其他书院只有460两。且对山长的要求十分严格,除第一任山长蔡璧为拔贡外,其余皆进士出身。”黄玉麟介绍。正因如此,鳌峰书院被誉为东南“文薮”。据记载,从康熙十一年壬子科至嘉庆九年甲子科的49科乡试中,书院共考中举人856名,培养出一大批在福建甚至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林则徐、梁章钜、蓝鼎元等。 鳌峰书院虽位于福建境内,但书院一位山长曾赴台湾讲学,因此台湾的书院深受其影响。“台湾的书院所定规制,大体与闽省同。盖台湾居民泰半为闽籍,其所建书院亦多取则于八闽,尤以受福州鳌峰书院之影响特大。”台湾大学教授张正藩说。据相关史料记载,截至1804年,鳌峰书院中学生取得举人资格、有姓名记载担任台湾教谕、训导的就有8人,未取得功名的学生到台湾任教谋生的则不计其数。 “达则兼济天下”“学要得以致用”的书院精神在鳌峰坊延续了上百年。如今,以福州格致中学、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为代表的教育事业正源源不断地培育着优秀人才,300余米的小巷至今书香四溢。 状元道上书声琅 来到鳌峰坊,修葺一新的状元道不可错过。 状元道之名源自宋代陈诚之与明代陈谨两位状元,两位先贤应试前常沿着这条九曲小道上山晨读,高中后小道便因此得名。如今的状元道最宽不过两三米,崎岖的斜坡早已被宽大的石板台阶所替代。入口处的精致浮雕,白墙青瓦的建筑风格,书卷气息十足。 拾级而上,进入于山,半山腰处有一对陈谨铜像,分别刻画了其“巧答十二景”与“弹劾严嵩”时的情景。“殿试时,嘉靖皇帝问陈谨‘家乡有何景致’,陈谨随口以营前的十二种景致对答,因对仗工整、才思敏捷,其口才深受嘉靖帝褒奖。”黄玉麟说。 铜像不远处便是古朴的登瀛亭。明万历版《福州府志》在街市章节中提到“登瀛坊巷,宋状元陈诚之宅址”。如今的登瀛亭,四周挂满了“金榜题名”许愿卡,不少学生在卡上写下虔诚的心愿。“我写了‘考上附中’‘考到北京’,想沾沾状元喜气。”来自钱塘小学的郑歆恬开心地说。 沿着狭小的石板道转过一个弯,曲径通幽处,状元廊映入眼帘。廊内刻有24孝图与励志求学的典故,廊外幽雅宁静、鸟语花香。继续前行,便来到于山最高峰状元峰(又名鳌顶峰)。许多学生应“独占鳌头”的祥瑞,争先来此读书。值得一提的是,状元峰周围有着大量的摩崖石刻,其中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吕文仲题名刻石,是福州最早的宋代崖刻。这些崖刻如同山间永不凋谢的花朵一般,承载着历史,承载着文化。 “随着状元道的完工,于山风景区打通了和周边景区、社区的最后一条通道。”鼓楼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叶艺芳介绍,七大上山通道将朱紫坊、鳌峰坊、五一广场等景区和于山无缝对接,真正做到了“显山露塔”“还山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