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踏浪谨防溺水 泉州这15处危险海域请小心

2020-06-12 16:28 黄枫 林劲峰 施锦贵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潘超

围头海上义务救护队队员用绳子引导游客上岸

掌握潮汐规律 听从劝导

在溺水事故当中,有不少是因为当事人未注意潮汐规律,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今年5月1日,3名云南游客来到月亮湾游玩,因不懂潮汐规律,被困礁石上,所幸救援队员及时发现,将三人营救下来。

吴聪敏介绍,海水的涨潮退潮是受到月球引力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地理现象,有规律可循,15天轮回一次,第二天涨潮比头天涨潮时间推迟0.8小时左右(48分钟)。同时,涨潮退潮一般间隔6个小时,一天涨潮退潮各两次。高潮时间一般能维持一个多小时才开始退潮,可根据农历日期计算每天涨潮的时间。如果在下海时看到海滩露出来的面积特别多,海水特别少时,就不要走得太远,因为此时已经是低潮了,也就意味着要涨潮了。如果走得太远,等到意识到涨潮时,要回来可能就来不及了。

吴聪敏提醒,市民下海前一定要看看海边的警示牌,最好问问当地人该海域的涨退潮情况。同时在游玩时一定要不时查看四周海水上涨情况,及时回到岸边;如果发现自己被困礁石上,应该立即拨打110电话报警等待救援,另外可挥手向岸边或附近的人求救。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