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精致的“问石台”民宿。 千年古驿道 贫寒学子追梦路 24日,“晚报巡村”记者组一行来到降虎村。从古驿道遥望布满藤蔓青苔的古寨门,顿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之感。跨过寨门,风景陡变。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一家杂货铺的主人静静守在店里,一条大黄狗在空地上打着瞌睡。 “寨子前后两道门,以及这一圈围墙,基本都是古物,有不少宋砖。”降虎村党支部书记龚胜自豪地讲起村庄的历史。这里初名云漈关,海拔500多米,群山连绵,云雾如瀑,后更名为降虎寨。相传一虎中药箭,求助岭上僧,僧为其去镞,虎痊愈,遂相随。降虎二字由此沿用至今。 解放前,降虎寨是福州北面的重要门户。龚胜解释说,古人自福州城中出发,沿驿道一路向北,行至降虎寨所处的隘口,恰是午餐时间。人们疲惫不堪,就在此休憩用餐。 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官府在隘口修建山寨,供行人住宿休息。此后,商贩自行聚集,渐成围寨村落。 除了货通南北的商人,昔日古驿道最常迎来的,是北上赶考的学子。福州古时水路通达,家境优渥的学子可以乘船北上赶考,而寒门学子只能一步一步地跨过崇山峻岭,向北逐梦功名,驿道、驿站是他们最安全的路线。 “身披月带汝不夸,多数做官不顾家。官家不如农家好,早出耕田晚回家。”龚胜向记者展示了搜集来的一批村中山歌,用福州话读来朗朗上口,对仗工整。村中老人说,山歌多为寒门学子所留,诉说着学子和旅人行路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