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尾镇溪邳村美丽的村居。福建日报记者庄严 通讯员 郭雅明 李莹 摄 福安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原则,因村施策,分类规划,逐步推进农房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农村民居,也能成为亮丽风景线 东南网1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郭雅明 李莹 文/图) 冬日,沿着沈海高速驱车进入福安境内,只见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沿线的一幢幢别致农居让人赏心悦目,成了旅途中的一抹亮色。如今,在福安境内高速、高铁沿线,众多农村家庭的“小美”,好比一颗颗珍珠,串出了福安乡村的“大美”。 2018年9月以来,福安市以整治“两高”(高速、高铁)沿线村庄环境为契机,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原则,先后投入资金1.56亿元,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住宅颜值 全面提升 小梨村,位于福安市下白石镇,共236户1058人,是远近闻名的“水果之乡”。全村现已完成立面改造230栋,坡屋顶改造209栋,绿化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 “村里的面貌提升了可不止一个档次。”坐在屋前聊天的大爷大妈们,纷纷开心地对记者说。 2018年9月,该村以“群众主体、以奖代补、分批实施、整村推进”为原则,开始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广泛征求群众对施工方案、装饰风格、墙体颜色等要素的意见建议后,研究制定了小梨村居整理方案,同时采取宣传栏、座谈会、入户宣传等形式进行宣传,可首批同意实施农房整治(平改坡、立面装饰)的只有13户。 在乡村,许多村民还保留着在家门口堆放物件和搭建鸡舍等习惯。整治中,一些村民有抵触情绪,如村民高某在靠近道路边的宅基地上临时搭盖了鸽子棚、鸡鸭舍,周边渐渐变成了垃圾堆、建筑工具堆放地。高某认为他还要养鸽子、鸡鸭,不愿意拆除。村里就组织高某等村民到甘棠镇观里村、下白石镇南浦村等地参观,两地的美丽村居,让他们感触良多。回来后,高某主动拆除鸽子棚、鸡鸭舍,并无偿提供宅基地进行节点绿化。 村民沈锦洪的家是一幢3层砖瓦房,外墙原本只是简单刷了层水泥砂浆,经过技术人员指导,已然变身为样式新颖的小楼,政策奖补资金比例占其总投入的30%。逐渐看到变化的村民,找到村委会,主动要求进行农房整治。 如今的小梨村,一栋栋三层坡屋顶小黄楼在绿树花荫之间坐落,人居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村民沈锦洪说,环境美了,心情也好。提升的不仅仅是住宅的颜值,还有大家的观念,爱护环境、保护生态成为大家的共识。 因村施策 科学规划 福安市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坚持分类指导、一村一策,对民居建筑风貌进行规划设计,分传统型、新建型、混合型三种类型。传统型村庄重在保护传统格局,做到“修旧如旧”,留住乡愁记忆;新建型村庄着眼于与周边自然景观的协调,重点整治“裸房” 及不协调建筑,注重色调素雅,彰显整体风格;混合型村庄的新老房子整治以协调相适为重点,并辅以绿化景观点缀,重塑村庄风貌的完整性。 镇村两级干部进村入户,努力在“我的房子我做主”的呼声与“统一规划、统一色调、统一风格”的要求中寻求“最大公约数”,既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又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技术方案和施工图则的标准。住建、林业、城市管理、自然资源等部门互相配合,抽调干部组成业务指导组,每周指派专人下村指导,与乡镇指挥部协同联动、合力推进整治工作。 参与整治的村庄,不约而同更新了村规民约,其中共同的一条就是,每隔两天,1至2户家庭要作为志愿者,参与全村卫生打扫。 环境之美,家家共建,人人共享。福安村居改造由点到面逐渐拓展,既提高了乡村颜值,也提升了村落气质,实现了从“户景”到“院景”再到“村景”的升级,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困难群体 帮扶兜底 走进甘棠镇观里新村,宽敞整洁的村道串联起一幢幢新民居和村内的古民居。老房子经过指导修缮,继续保留着历史印记,传承着乡村文脉,并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与整村环境融为一体。 “观里村的优美环境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这也得益于政府给的‘大礼包’。”观里村支部书记黄春安说。根据福安市相关规定,建筑屋面平改坡补助5000元,外墙立面按照30元/平方米标准进行奖补。 在改善居住环境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为帮扶困难群众,福安市还积极协调农业银行、农信社、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授信支持和放贷力度,满足群众建房改造等实际消费需求,缓解筹资压力。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等困难群体,采取资金补助、帮助施工和乡镇酌情兜底等方式帮助解决。 溪尾镇下邳村的低保户余细弟看着自家原来一层的砖房变成粉刷一新的青瓦白墙两层半的小楼房,心里十分感动。下邳村村主任陈秋盛说,村委帮助余细弟申请到农业银行贷款,乡镇酌情兜底,再加上政府的奖励补助,余细弟的房子也顺利提升了颜值,还加盖了一层半,满足老余一家五口的住房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