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兰从山中来,又回山中去

2019-12-26 14:48 黄筱菁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潘超

长汀发挥生态优势,探索发展林下兰花产业,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558亩,成为精准扶贫的好项目—— 

兰从山中来,又回山中去 

东南网12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黄筱菁 通讯员 陈天长 丘嘉瑞) 

车辆行驶在长汀县的国道上,窗外山林绵延。2000年以来,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和水土治理,长汀的生态环境不断好转,原来的濯濯童山变成了绿水青山。

山上草木旺盛,林下另有天地。发挥生态优势,近年来长汀瞄准林下产业,用好项目资金,抓好示范基地建设,紧密结合扶贫,稳步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尤其重点探索林下兰花产业。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县有林下兰花种植专业合作社11家,种植面积558亩,共有110万盆750万株,产值达210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

兰花“回家”

冬日暖阳下的长汀县四都镇同仁村,山头依然葱郁。一片片茂密的树林之下,却隐藏着更深的绿意。

“你看,我们的兰花就种在树下,每到花开的时候,到处香气扑鼻,别提多美了。”在自家的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兰花基地,已到六旬的廖炎士一边指着藏于山林中的兰花,一边用洪亮的声音说道。

顺着老廖手指的方向看去,满眼尽是密集的绿色。仔细一看,树与树之间的空地上,兰花一株一株地生长着。阳光从枝叶之间洒下,星星点点地照在兰花叶上。扎根山林,以大树为保护伞,以天然土壤基质为营养液,和常见的大棚种植相比,这里的兰花着实不一般。

不一般的还有品种。合作社种植的兰花,以本地品种建兰“长汀素”为主。作为“土生土长”的长汀本地兰花,它价格不高、香味浓郁、植株壮、好种好养,因此又被称为“平民兰”。利用客家传统房屋设有庭院的优势,一直以来,长汀百姓都将“长汀素”种在自家的庭院里。

一直生长在庭院的兰花,如何搬出家门,种到了山林下?长汀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范小明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兰花对生长条件要求高、建设大棚等投入成本高,以往大多是零散种植,不成规模。但长汀山高林密,可以利用山上竹林、马尾松、阔叶林的天然林荫、自然散射光的优势,就地取材,用天然腐殖土进行兰花栽培。一来不占农地,节省了搭建大棚的成本;二来通过林下仿野生培育,兰花的存活率高、抗病性强、开花多和香气浓。”而用廖炎士的话说:“兰花的‘老家’原本就在山上,这不只过是让它们回‘家’了。”

2014年,在当地林业部门的倡导下,已有兰花种植经验的廖炎士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在林下种植了10亩“长汀素”,逐渐总结出了“乡土良种、原土栽培、透光控制、小盆疏植”的林下培育兰花成功经验。经过5年的发展,元仕花卉专业合作社兰花生产基地面积现已达300余亩,有成员112人,产值去年达到600余万元,所生产的兰花通过线上线下方式销往漳州、广东、江苏、湖北等地,越来越多的城市拥有了独特的长汀兰香。

“月亮带星星”

福建多地都有种植兰花,长汀林下兰花产业想要发展,必然要闯出一条不同的路。

“以前家家户户都种兰花,上世纪80年代,外地的商人都喜欢到长汀收购‘长汀素’,价格好,市场火爆得很。”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种植经验的兰花“土专家”,廖炎士对“长汀素”的过去了如指掌。成立合作社之前,他通过庭院方式种了1万盆“长汀素”,在愉悦精神的同时,收入也见长。良好的市场基础,让老廖对林下兰花的种植多了底气,并把“长汀素”作为种植“根基”,新品研发也在“长汀素”的基础之上进行。

不做大而全的集贸市场式基地,以“长汀素”为根本,长汀林下兰花产业走向了专而精的发展道路。看到老廖的林下兰花种植和销售如火如荼,乡亲们都放下了担心,跃跃欲试。

在古城镇元口村石子培,穿过一条山地小路,就到了赖爱隆的林下兰花生产基地。今年3月,依托原有的家庭农场,赖爱隆在林下种植了31亩的兰花。放眼望去,山上一片兰花绿。等到两年生长期结束,这些兰花预计能有100多万元的产值。“虽然以前种过灵芝等林下作物,但林下种兰花还是第一次。不过,一开始县里的技术人员和廖炎士就来场地给我们做指导,及时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也能算半个专业人士了。”赖爱隆笑着说。

种兰花,没有技术不行。想参与的农户越来越多,但并非所有人都有种植经验。“发挥主体带头作用很重要。”范小明说,经过探索,一种“月亮带星星”的方式悄然登场,即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精准扶贫”的模式,发挥全县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技术、资金和市场优势,依托林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林场的生产基地,并以基地为中心,通过面对面、手把手、传帮带,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包括贫困户投身于林下兰花产业之中。今年75岁的四都镇琉璃村贫困户温顺春就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了6000多株“长汀素”。像他一样,廖炎士的合作社共帮扶了贫困户52户189人,让他们通过兰花迈向致富大门。

今年,长汀县林下兰花新增种植面积295亩,种植株数达167.37万株,又有10名来自四都、古城、濯田等乡镇的种植业主加入林下兰花种植大军,长汀的林下兰花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不是“单打独斗”

如今,廖炎士因林下兰花成为远近闻名的人物,他的合作社也成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他的兰花基地成为兰花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示范基地,品种研发、销售创新、品牌推广、衍生产品研发等环节都在有序进行。在他看来,示范基地的打造,不仅是促进自身发展,更是对林下兰花产业化、规模化的有力推动。

在产业推进中,长汀县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形成一批以“长汀素”为主要品种的特色林下兰花示范基地。根据规划,到2020年,长汀县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个以上规模30亩以上的林下兰花种植基地。

“政策上体现了我们产业发展的优势。”长汀县林业局副局长李华庆说,近年来,长汀大力发展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的林下经济,林下兰花产业作为林下经济的重要一部分,享有林下经济相关政策的扶持,并纳入林下经济综合规划中,而不是“单打独斗”。“今年以来,长汀县共安排200万元林下经济专项资金支持林下兰花种植,投入力度还在逐年加大。”李华庆补充说道。

事实上,政府的帮扶远不止于此。2019年至2020年,长汀县对租赁山场10年以上,面积1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给予扶持兰花苗1.5元/株,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种植的免费送苗,并对林下兰花种植项目贷款优先列入贴息项目扶持。同时,每年组织举办二期以上林下兰花栽培技术培训,并选派林业科技特派员分赴各兰花基地为各自服务对象提供科技服务,形成“一人帮一户,一户带一片”的新模式,切实解决林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产业有规划、政策有保障、技术有支撑,长汀林下兰花产业正行驶在快速发展通道上。而包括林下兰花产业在内,长汀县已形成以林菌、林药、林花、林茶、林禽、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产业,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70万亩,参与合作社和家庭林场101家、农户2.15万户,实现产值27.2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