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9日讯 (福建日报记者 树红霞 文/图)冬日里,来榕参加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舞蹈艺术交流周的国内外舞者,以舞为媒,牵手海丝,共话合作—— 搭建海丝文化交流的舞台 女子群舞《丝海妙音》 5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联主办,福建省舞蹈家协会、福州市文联承办的“海丝圆梦——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舞蹈艺术交流周”在福州举行,来自中国、新加坡、日本、印度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20多支舞蹈团400多名舞者,用心演绎反映海丝题材的舞蹈。 “这个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届,为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舞蹈爱好者提供一个建立友谊、进行文化交流及多元舞蹈展示的平台。”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 地方特色浓郁 5日晚的福州大戏院气氛热烈,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舞蹈艺术交流周开幕式在女子群舞《丝海妙音》(题图)中拉开序幕。 手持乐器、抬腿180度……泉州市闽南民间歌舞传承中心带来的《丝海妙音》,巧妙地将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斗拱上24尊手持乐器、吉祥物和文房四宝的“妙音鸟”运用在舞蹈创作中,全景式记录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盛况,真切地反映了泉州与外来艺术相融合的多元文化景观。 “本台演出荟萃各民族特色,囊括了各形式各舞种,具有浓郁的异国风情和地域特色。”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柳斌说。 由日本舞蹈艺术家藤荫里燕表演的独舞《藤娘》,舞者身体上的节奏更加松弛,更加流动。藤荫里燕说,她的演出在传统日本舞中引入了现代舞元素,呈现出开放和包容的姿态,“这和海丝精神是相契合的”。 率6名舞者前来交流的印度编导鲁克米尼·查特吉说,寄寓在舞蹈语汇中的民族文化进行碰撞交融,是丝路舞蹈交流的目的,“这样的对话让我们更加成熟和饱满”。 舞蹈是时代的印记,是世界通行的语言。由国际街舞舞者、福建省舞蹈家协会街舞艺术团共同表演的海丝街舞 《态度与气》,是两者相互借鉴与交融的结晶,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福建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缪丽容说:“舞蹈交流是跨族群的文化对话,有艺术之美、有理想的坚守,还有文明互鉴的交融包容。” 印度拉杰德拉·甘加尼舞蹈团带来的群舞《AGNI》,充满浓郁的异国风情。 现代对话传统 开幕式演出精彩纷呈,围绕海丝题材,既有传统的民族民间舞,又有充满时代感的现代舞;既有华丽典雅的芭蕾舞,又有动感时尚的街舞,传统与现代在舞蹈中遥相对话。 “福建正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丝舞者们围绕着当代语境下舞蹈艺术的发展和融合,既互鉴舞蹈成就,又开拓了舞蹈艺术合作交流空间。”福建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林瑞发说。 作为压轴节目出场的男子群舞《直挂云帆》,曾荣获福建省第七届艺术节表演金奖、第五届福建舞蹈“百合花”奖专业舞蹈大赛创作金奖和表演银奖,它将闽南民间国家级非遗舞蹈拍胸舞元素与当代舞艺术交融,利用绸吊呈现出一个立面的海,寓意既是帆也是海,展现了新时代泉州人在“晋江经验”精神激励下逐梦前行的故事。 女子群舞《茶·飘香》,以茶为媒,将福建传统茶艺通过细腻优美的舞蹈展现出来,也展现了福建年轻人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之心。该节目曾荣获第五届福建舞蹈“百合花”奖专业舞蹈大赛创作金奖和表演金奖。 “泉州有丰富的舞蹈素材,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有拍胸舞、彩球舞及南戏等。泉州的舞蹈动态很特别,如拍胸舞中的微颤膝,彩球舞中模拟梨园彩旦、小旦的科步动作及引领,上身大幅掀动、碎步摇头晃肩的动作等,这也是区域特色的动作,作品中均有很好的呈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舞蹈系原主任金秋说。 此外,来自新加坡华族舞蹈剧场的群舞《鞘中之剑》,揭示了“从不故意露出锋芒,却能在瞬间断除一切纠葛”的人生哲理;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表演男子群舞《赤潮》,通过模拟潮水时而安静时而澎湃汹涌的动态,表现南粤人民勇往直前的精神;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带来的群舞《水》通过强烈的人体韵律,表现细腻温柔的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