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的榕城,依然绿意盎然、生机勃发。西子湖畔,福建会堂五层会议厅内暖意融融、热力十足。 1月15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于伟国来到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漳州代表团,与大家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共商新福建建设的思路举措。 代表们对于书记畅所欲言,于书记与代表们深入交流,对漳州“当好新福建建设先锋”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漳州今后的发展寄予厚望。 “漳州确实很‘热’!” 漳州地处福建东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相对北方的寒冬,漳州温暖清新。于伟国也感受了漳州的“热”。 “漳州确实很‘热’,不仅因为地处闽南、天气比较热,而且会场氛围也很‘热’,漳州的干部群众、代表委员的心也很‘热’,全市上下干事创业、争当先锋、真抓实干的氛围更‘热’。”于伟国如是说。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形容,那就是‘热’字!”于书记幽默地说道,全场响起会心的笑声。 一年前,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漳州代表团审议时,于伟国对漳州提出了“当好新福建建设先锋”的明确要求。一年过后,漳州发展得怎么样、争当“先锋”成效如何,他十分关心。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漳州市委书记檀云坤在发言中,提交“成绩单”:2018年,漳州预计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41亿元,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352.07亿元,增长8.1%;规模工业增加值1530亿元,增长9.3%;2146名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和17个贫困村脱贫摘帽……一组组扎实的数据、一个个闪光的亮点,展示着漳州在过去一年发生的喜人变化。 “一年过后回头看,我看漳州这个先锋是真先锋,去年是期望你们成为先锋,今年漳州真是成为了新福建建设的先锋。”对于漳州所取得的成绩,于伟国很是欣喜。 于书记为漳州旅游“支招” 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挥清新福建和快速铁路环线等优势,打造“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在发言中,李笃妙代表对此十分关注。1988年曾到南太平洋国家萨摩亚工作的他,目睹这个不到20万人口的国家每年到此旅游人数却超过30万人。 为此,他在发言中建议,要把漳州土楼等旅游资源策划包装好,向世界展示推介福建旅游。 “你讲得很有道理。”听到这,于伟国直接说,并为漳州旅游推广“支招”——要拍好漳州自然风光“大片”,把特色土楼群、红树林、“五湖四海”等本色、本土、本真的“宝贝”全景式地亮出来,做好面向国外的旅游宣传,逐步推动旅游产业向纵深和广度拓展,真正把“生态+”加好,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在漳州,田园与城市浑然天成、融为一体” 民营企业家薛从福四年前到漳州创业,他感受颇深:“我是福州福清人,来漳州看中的是‘中国食品名城’的优势,还有这里的良好生态环境。” “福州人来漳州创业习惯吗?和漳州这边融合得好吗?”于伟国关切询问。 “融合得非常好,我一家都在漳州生活,两个小孩都在漳州读书,这里的环境太好了。”薛从福笑着答道。 接过话来,于伟国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说:“越发展、越开放,融合越不是问题。改革开放40年来,漳州进步很大。如今在漳州,通过‘五湖四海’等建设,田园与城市浑然天成、融为一体,田园城市的初步形态、基本形态出来了。”于伟国点赞道:“城市这么发展、城乡这么融合,越往后看,这样的路子越有意义。” “书记,确实如此,向您报告,刚刚创业的时候我在碧湖买了一套房子,这几年市里建‘五湖四海’,我又买了一套。”薛从福口中的“碧湖”,是漳州“五湖四海”生态项目建设中的一湖。 “以后可能还会再买一套的。”于伟国接过话茬,会场不时响起掌声和笑声,气氛热烈。 于伟国在讲话中,对漳州的发展再寄予厚望,希望漳州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继续当好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先锋,推动各项工作继续走前头。⊙人民网记者詹托荣 本报记者苏雄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