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近年来,位于惠安县西北部的尾山村探索实施村务管理“四权工作法”,不断深化党员“承诺、践诺、评诺”工作,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治理能力,激发51名党员在脱贫致富、项目攻坚等工作中率先垂范,引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实施“四权工作法”后,尾山村的环境变好,水清天蓝。 实施“四权工作法”后,尾山村的环境变好,水清天蓝。 四权工作法 实现村级治理三大转变 以往,尾山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民主管理制度不健全、集体账目不清楚,导致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不支持、不配合,各项工作严重滞后,一度被定为“后进村”。 在深入分析尾山村落后根源的基础上,惠安县在该村探索实施了村干部权力“清—晒—用—督”的“四权工作法”,把村级各项工作融入村务公开、“三资”监管、便民服务等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帮助村党支部重塑公信力,重新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脱贫致富路上,村级治理能力建设非常重要。”尾山村党支部书记陈志贤说,“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步实现了由‘能人治村’向‘制度治村’转变、‘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村级组织服务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在这一治理模式下,尾山村脱贫致富工作快速推进。其中,由村两委领办的尾山村农产品电商平台,实行“支部+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组织村民参加惠西旅游带农民培训班,加强技术培训和产品销售服务,完成农产品年销售额45万元,50多户种植大户平均增收1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多元,实现农户增收、村财增长双丰收。 党员“三诺” 推动项目建设“加速跑” 今年初,在通往省级重点项目闽台文创园第一期的路上,几台大型挖掘机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陈志贤表示,“该道路将由原来的4米拓宽到18米,预计本月底完成通车,确保闽台文创园第二期项目能顺利推进。” 在“大干40天 比拼开门红”活动中,尾山村党支部以“亮身份、定目标、立标尺”为主题,引导党员紧扣“四个合格”标准,让4个项目建设“加速跑”。面对项目建设存在的征迁工作难问题,党员郑晏伙走前头、作表率,征迁自家的房屋、土地,配合好工作组。党员曾锦良、郑文辉等则经常耐心地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村民看到这些村里较有威望的人积极支持项目建设,他们就挺配合工作。在党员的带头示范下,“项目进展比预想的还要快”。 目前,省重点项目闽台文创园第二期征地已着手地界勘定、发动宣传、开始征地工作,预计今年5月前完成全部征地任务。此外,尾山水磨溪整治工程也已全面完工,村民们又多了一个休闲的去处。(记者 吴宗宝 通讯员 陈秋红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