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喽!” ——长泰鹤亭湾库区移民安置小区新生活掠影

2018-02-01 16:42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龙威

“成绩中等啦,但是这里的老师教得好,她们也很努力。”在长泰县第二实验小学门口,记者见到了来接双胞胎孙女放学的叶宝秀,她和孙女都是枋洋镇上洋村人。叶宝秀已经习惯了用一辆自行车就把两个读一年级的小姑娘载回县城租住的房子,“等鹤亭湾的新房装修好,我们就不用再租房子了,摩托车载她们上下学也很方便。”

在这里读小学的上洋村的孩子有74个,此时,或许还可以称他们为“村民”,但不久后,称呼他们为“市民”也未尝不可。由于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对于处在上存库区所在地的1400多个上洋人来说,从“老家”搬到“新居”,二者间相距的不单单是四十几分钟的路程和生活环境的改善,更意味着生活方式的全新开启。

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是全省近10年来第一个获国家批准的大型水库项目,被列为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23.02亿元,由上存水库、尚吉电站、溪口闸坝及溪口-许庄引水隧洞4部分组成。建成投用后每年可以向厦门供水约2亿立方米。其中位于最上游的上存水库是工程的关键项目,它将把龙津溪水截住,变成输往厦门的原水。上存水库大坝最大坝高89.3米,正常蓄水位达201米,设计储水量达1.232亿立方米,属于大Ⅱ型水库。

趁着冬雨间歇时,记者来到位于枋洋镇的上存大坝工程探访。位于两座山之间的大坝已浇筑至155米高,现场工人正在有序作业,厚实坚挺的混凝土坝体横亘眼前,雄浑的气势在山谷间初显。随着大坝日渐“长高”,位于库区附近的上洋村269户移民搬迁的日子也日益临近。为了安置枋洋水利枢纽工程上存库区移民,共设置鹤亭湾和城西(农荣)两个移民安置点。其中鹤亭湾安置小区占地25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23648平方米,住宅规划分为80平方米、100平方米及120平方米三种户型,总计312户;城西安置点占地74.7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00239平方米。截至2017年11月15日,已顺利完成库区征迁任务,实现青苗补偿协议、房屋征收协议和搬迁协议三个“百分百”签约。

新移民和新家园彼此间慢慢“熟络”了起来。自2017年10月1日起,位于长泰县武安镇鹤亭村的鹤亭湾安置小区,经历了5批选房,陆续迎来一批批的“父老乡亲”。徐团结是第一批选房的村民。早早的定了心,便和妻子商量着在自家开起了“新村小卖部”,邻居们日常生活里缺啥少啥,来这儿基本都能解决。在这个距离县城和工业集中的长泰经济开发区,只有3公里半径的“新家”,他和乡亲们都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慢慢适应,“村民孩子的教育不用愁,幼儿园就在旁边,小学上长泰第二实验小学,初中上长泰一中。要去打工,工厂也都很近。”用徐团结的话说,“什么都好,希望更好。”而徐陆海则选择去离家不远的漳州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每月4000多元的工资虽算不得多,但“不用离家很远,照顾得了家庭。”他表示很知足。

年关将至,焕然一新的鹤亭湾安置小区也忙碌了起来,连片的“小洋楼”也透着喜气儿。叮叮咣咣的装修声和着搬迁的鞭炮声,合奏起乔迁的交响曲;搬运家具的小货车往来穿梭,摆搭着希望的草图;大红灯笼挂起来,映衬着乡亲们的笑脸;“进来泡茶”的招呼声,唤起乡情的亲切……62岁的徐石发跟老伴儿忙活着大扫除,家里十来口人要在新居过第一个春节,“很欢喜!”徐石发笑得合不拢嘴。“成小家成就千秋业居福地昌荣万代枝”,刚刚亲手贴好的春联红彤彤地拥着家门口。摄影蔡文原 游斐渊 王文强 撰文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