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网消息(宁德晚报记者 吴宁宁) “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和群众办事带来了哪些便利,今后这项工作又将有何“新动向”?1月25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方面负责人通报宁德市“放管服”改革工作有关情况,并现场回答记者提问。 ●实行“一网通办” 1151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上网 行政审批时间长、中介服务多、盖章多、收费多、材料多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宁德市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降低群众、企业办事成本,降门槛、减负担。 实行“一网通办”,省网上办事大厅宁德市分厅共进驻42个部门1151个(含办理子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其中1134个三星级以上事项,网上办事事项开通比例98.5%,2017年以来网上办事大厅的每月办件量位居全省前3位。成立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综合窗口,在原来承诺时限基础上,审批(核准)再提速54%,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等五个阶段,并联审批时间缩短三分之二。推行“45证合一”,在第一批合并登记涉企证照事项共18项的基础上,增加27项作为宁德市合并的涉企证照事项,涉及10个部门。 ●“全市一张网”建设 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参与投标 据了解,2016年6月成立宁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来,宁德市紧锣密鼓地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在全省率先出台《宁德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市一张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构建“六个统一”工作机制的公共资源交易“全市一张网”大平台,即统一交易平台、统一交易规则、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工作流程、统一标识标志和统一评价机制,逐步实现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网络化、集约化。 据介绍,通过实行“全市一张网”建设,宁德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实现了足不出户即可参与投标;为财政减少硬件建设支出约5300万元和每年系统运维护费约500多万元;投标人购买CA证书、制作标书等社会成本明显下降。监控系统全方位对开评标过程进行监控并录像录音,实现对交易活动的依法监督,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操控交易行为,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电子交易平台自运行以来,实现了“零举报”。2017年,全市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4451宗,交易总额206.4957亿元,增收金额0.3451亿元,节约金额11.2212亿元。 ●精简审批事项 调整清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95项 据了解,2017年,市审改办大力探索“清单管理-集中审批-分类监管-优化服务”现代政府治理模式,加快推进简约、便民、阳光、高效的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大幅降低了实体经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和群众改革获得感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2017年,宁德市先后分4个批次调整清理市级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95项,其中取消51项、下放19项、委托4项、调整21项,提高了减权含金量、协调性、同步性。市级承接省政府下放事项18项、委托5项,下放委托事项已全部承接到位。 据市委编办、市审改办主任黄昉介绍,下一步,宁德市还将继续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继续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放管结合,以管促放。在持续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进一步激发市场社会活力方面,将坚持数量质量并举,进一步取消和下放一批束缚创业创新、含金量高的行政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对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持续开展跟踪评估,加强指导培训,确保基层接得住、用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