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就提升中心城区交通建设管理水平提出建议:让路面畅通出行更便捷

2018-01-24 11:32 来源:宁德网 责任编辑:杨龙威

走在宁德大街小巷,可以感受到近年来,我市中心市区建设的日新月异。然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宁德市区人口的集聚,也带来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承受的压力与日俱增,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方便快捷的交通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许多宁德网友,亦在本报官方微博留言评论,表达对公共出行问题的关注。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政协委员就此提出建议,以期让城市道路更畅通,市民出行更便捷。

现状调查:

单车占道 停车位难找

连日来,记者在市区随机采访不少市民,他们对我市的交通问题是怎么看的呢?

共享单车占道严重

市区先锋广场、万达广场人行道上,记者看到,两侧密密麻麻地停满共享单车和电动车、摩托车,只留中间供行人行走,窄的地方宽不到1米。红、黄、兰三色共享单车占据人行道的大部分,几乎找不到停车空隙。有的电动车甚至横着停在共享单车身后,让本来已经变窄的路面更窄了。“现在共享单车太多,占用了停车位,电动车都没法停了。”市民刘女士表达了对共享单车数量过多、过于泛滥的不满。

商圈附近难找停车位

记者在市区随机采访一些小车司机,询问找停车位难否以及对交通拥堵地段的看法。市民们给出的答案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表示宁德中心城区存在一定程度拥堵,停车位数量不足。

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在万达商圈附近,尤其节假日时,找停车位实在太难了。“有一次我在这附近找停车位,找了近1个小时才找到。”

车主郑先生认为,找停车位“有点难”,有一回他在市区锦福城附近找停车位,花了10分钟。“在华隆大厦附近办事车位也不好找。”郑先生坦言,此外,蕉城南北路上下班高峰期常常会堵车。

市民董先生表示,东湖市场一带比较拥堵:“最长一次找车位花了40分钟。”

市民马先生则觉得停车位最难找的地方位于市区南门商圈一带,闽东第一商业步行街附近。“有一次,我找了近20分钟才找到停车位,那里没有停车场,很多车都停在非机动车道。”马先生表示。

交通基础建设滞后

记者还了解到,每当放学时分,市区不少小学和幼儿园门口都发生拥堵。如位于蕉城北路的蕉城四小,和位于宁川南路的蕉城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由于学校门口没有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使得主干道出现潮汐式交通拥堵。

“很多路口红绿灯设计不合理,比如去往火车站那条路,坐公交去上班因要经过五六个红绿灯,有时提早半个小时出发都会迟到。”在宁德师范学院上班的赵先生如是说。

委员声音:

利用智能机器人提升管控

就我市交通道路中常出现的堵车现象,市政协委员刘泽敏建议:“根据相关标准,编制宁德市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规划,并列入财政预算。”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大城市的成熟经验,来做这个智能交通系统。”刘泽敏解释道:“这个系统包括一是智能红绿灯监控,车来得多,时间就延长,车来得少,时间就缩短。二是道路上的监控,我们可以安装很多电子遥感机器人,通过这个交通感觉系统能够感知到哪一条路堵,再反馈到交通指挥中心。”

对于共享单车投放过多带来的交通堵塞。市政协委员刘泽敏分析道:“因这是不同运营商的竞争,一家投了这么多辆后,另一家也投,所以就造成数量过多。有的地方没那么多空间停放,结果就挤压了非机动车道,反而不好。”

刘泽敏委员就此建议:“首先要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规范共享单车的停放。如万达广场的物业,应对此进行规范和引导;其次,运营商要科学投放,进行合理调度;第三,对不同的运营商,政府怎么来平衡和控制,比如这个运营商投了3000辆,另一家也必须控制3000辆,不能你投3000,我投5000,你投5000,我投1万这样无序地竞争。”

对于停车位不足的现象,市政协委员刘泽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原来规划停车位不足,还有部分建筑物规划中的地下停车场被改变用途。”对此,他建议,要“合理布局建设停车场,增加停车位总量,对一些挪作他用的停车场,要采取措施恢复停车场用途。”

此外,他提议建立停车诱导管理系统:“通过泊位信息采集设备,采集车位变化数据,经过停车诱导系统进行处理,生成对应各停车场的空余泊位数据,再通过通讯网络下达相应信息显示牌,告诉驾驶员空位在哪里,提高停车场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使车位资源利用最大化。”(宁德晚报记者 苏晓洁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