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品牌先行官,服务企业促发展。市质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发挥质量、标准、计量和特种设备等优势,大力实施质量品牌战略,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强化技术支撑,推动全市重点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发展。目前,全市2家企业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5家企业获得漳州市政府质量奖,158家企业163项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 引领 做品牌培育“先行官” 品牌是企业产品内在价值的综合体现,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供给层次。市质监局围绕 “4+4”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按照“提升突破一批、成长壮大一批、发展储备一批”的原则,立体化助力企业优质发展,全方位服务企业品牌建设,组织、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申报政府质量奖、名牌产品、中国品牌价值评估等,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塑造富有漳州特色的本土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在服务企业申报过程中,市质监局指定工作人员进行专人全程跟踪帮扶指导,向企业负责人及经办人员详细讲解相关申报工作要求、流程、注意事项等,并联系专家深入企业,从企业战略的确立、企业文化的落地、人力资源的运用、顾客与市场的开拓和维系、产品质量的管控、经营结果等方面开展具体指导,提升企业品牌的影响力。漳州片仔癀药业有限公司,按照品牌建设的流程,高标准、严要求打造品牌,企业品牌影响力再次提升。2017年,漳州片仔癀药业有限公司以248.34亿元的品牌价值高居 “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排行榜第3名。省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立达信集团以创新驱动和质量保障开发高端品牌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年产值突破40亿元,实现品牌逆势增长。 帮扶 当产品质量提升“助推器” 谁把握住标准谁就把握住产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市质监局着力推进“标准化+”行动,鼓励和扶持龙头、重点企业参与各级标准的制修订,不断提高标准和标准化的技术支撑能力。市质监局认真落实标准化改革要求,让企业标准备案“一趟不用跑”,取消符合性审查、目录管理、持证上岗等企业标准备案要求,改为由企业按照自我声明公开制度的要求,在全国统一开放的“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声明公开企业执行标准信息,实现企业标准备案“零跑路”,受到企业欢迎。3年来,全市共有442家企业累计上网声明公开2747项标准,涵盖5705种产品。漳州市同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在市质监局的帮助下,制定了《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内控技术标准,“标准”用工厂化栽培模式解决了蘑菇罐头“多菌灵”农残问题,促进双孢蘑菇产量提高,还解决了企业出口技术壁垒难题。 3年来,全市共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12项、省地方标准21项,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关节轴承分技术委员会落户漳州,2家企业获得省标准贡献奖,采标产品涉及电子、石化、机械、建材、食品等重要行业。6个国家级、5个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高分通过验收。漳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福建鑫展旺物流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级“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服务等2个标准化服务试点”高分通过专家组的评估验收。 保障 筑产品安全“防护堤” 为当好企业产品质量的“守门员”,市质监局将监管重心前移,坚持提前介入,强化技术支撑,全过程监管企业生产流程,帮助企业协调相关技术机构及时完成各类检验检测计划,保证产品质量检验、计量器具检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3年来,市质监局下属漳州市产品质量检验所投入1500多万元,新增飞行时间质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检测设备,检验范围覆盖食品、家具、电器、材料、石化产品等多个不同领域,检验项目近1800项 ,为企业提供各类检测服务共3万多批次。检验所经常组织技术专家深入企业提供质量问诊服务,帮助企业分析质量不合格原因,解决工艺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质量改进建议,共为企业培训质量检验人员150多人,提供化肥免费检测100多份,水质及部分农产品免费检测近600份。 切实从源头规范,有效把好重大项目的安全关。按照“优质服务、强化监察、规范许可、重点整治、保障安全”的工作思路,市质监局充分依托好省市特种设备技术专家力量,为重大项目服好务,把好关。其中持续跟踪督促翔鹭石化恢复生产整改修复闭合事项的相关做法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记者 冯思佳 通讯员 黄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