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荔城区以建设美丽莆田·社会治理专项行动为载体,强力防控、创新治理,平安建设取得新成效,被评为全国第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和福建省2013-2016年平安先进区。当前,全区发展大局良好,社会和谐稳定,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实现新一轮赶超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化”防控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社会稳则百姓安。荔城区突出预警预防“多元化”、巡逻巡防“立体化”、打击处置“精准化”,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平稳。 该区围绕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厦门会晤等重大节点,建立情报信息搜集会商研判、隐患清单式管理、领导挂钩指导、舆情导控协同、督导检查等安保维稳组织指挥体系,顺利完成安保维稳任务。 该区还加强人力、物力保障,依托“雪亮工程”,全区共布建全视角、多维度监控探头1.6万个,实现与公安视频全部联网,城市智能视频监控覆盖率达100%,农村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组建武装巡逻队伍17人、治安巡防队伍350人、平安志愿者队伍3.2万人、企事业单位内保队伍931人、综治协管员队伍2915人,开展24小时常态化联勤联防治安巡逻,形成“五位一体”立体化群防群治巡防体系。 此外,该区还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组织开展“打黑恶·缉枪爆”、“飓风肃毒”、打击“盗抢骗”“黄赌毒”和金融诈骗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去年全区共立刑事案件2976起,同比下降34.7%,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同比下降12.6%,“两抢一盗”同比下降41.4%,辖区治安长期保持稳定,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逐步攀升。 创新服务 推动社会治理共治共享 “14时25分,新度镇白埕村黑桥边的弱电箱上,有广告公司随意粘贴广告;14时30分,西天尾镇溪白村有楼盘不分昼夜施工,噪音影响居民休息……”1月11日,记者在荔城区社会治理网格化中心看到,十几位入驻部门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埋头处理网格信息。 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添加“荔城区综治网格公众服务号”,可进入“综治微网格”系统,只见页面显示“微官网”“群众之窗”“便民服务”三大模块。在“微官网”模块,可了解全区综治动态信息,还设有“互通圈”,与各镇街和相关科局服务号实现一键互通;在“便民服务”模块,提供生活缴费、医院预约等16项便民查询办理服务;在“群众之窗”,群众可以及时向6个镇街和11个进驻部门反映问题。 记者在“群众之窗”“部门业务”中选择“食药监局”,模拟反映问题流程,填写事件内容、时间、地址等信息,并上传照片提交。食药监局经办人员受理办理单后,记者手机微信上随即收到客服受理状态及回复内容。该中心负责人邹超群表示,针对群众提交的问题,对口部门会尽快处理,并附上处理后的照片;不能马上处理的情况,中心也将进行跟踪、监督,确保群众关心的问题件件有回复。据悉,该系统自去年10月份投用以来,已有2万多人关注。截至1月11日,该系统已接收、流转群众反映事件969件,处置完成813件。 依托网络技术优势,让政府与群众“零距离”联系,实现人人都是网格员,人人都能参与社会治理。这是荔城区创新社会治理,提升服务水平的一个缩影。 该区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推行区级综治中心“1+N”工作模式,将各类服务触角覆盖到全区311个单元网格。在培育良法善治生态上,推行“四位一体”基层“善治”模式,涌现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黄石镇惠下村等社会共治模式。在完善多元调解机制上,成立区级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推进线上线下调解网格化服务管理,4年来调解矛盾纠纷3.2万件;成立道路交通事故一站式调解中心,推行“3469”处置机制,化解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纠纷8582件,调解率达96%。在保障公共服务上,区政府年均投入200多万元为辖区群众购买综治平安保险,为全区130个村居配备法律顾问,累计投入500多万元为15个老旧小区更新安防设备和电子小区改造。同时推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3946”日常救治管理工作机制和“一历五单”救助管理模式,成为全省现场会的观摩点。 完善机制 巩固综治平安创建成果 “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为此,荔城区突出政治担当,狠抓综治领导责任落实,把“平安荔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列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点项目落地法定程序,制定出台《荔城区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细则》。今年年初,由区委书记、区长和镇街党委(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以及7个系统牵头单位主要领导“一对一”签订综治责任书;镇街与村居,系统牵头单位与系统各单位层层签订综治责任书,以“一把手”的率先垂范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通的综治责任体系。 “综治平安工作难在‘综合’,重在‘综合’。”荔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林敏首说,为了破解这个难题,该区加快构建“大综治”组织体系,由区委书记任区综治委主任,区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每季度召开全区安定稳定分析会议,建立健全综治委部门联席、联络、联动、联建协作机制。同时,投入100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区、镇街、村居三级综治(网格化)中心,形成各级综治办牵头,平安协会、治保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大综治”组织体系。 为了确保平安创建工作取得长远实效,该区还坚持“赏罚分明”原则,健全综治目标管理、述职报告等制度,将执行综治领导责任制的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考核内容,并出台《荔城区平安单位考评细则》,不断巩固平安单位创建成果。(湄洲日报记者 李霞 通讯员 何晋生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