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支蜡烛点亮“一帆风顺” 泉州申遗加油

2018-01-03 11:34 来源:泉州网 责任编辑:杨龙威

夜幕降临,昨晚九日山脚下数百支蜡烛被依次点亮,在寒风中摇曳生辉;两百多名自发前来的市民、读者,用蜡烛在广场上排出“一帆风顺”字样,祈愿新的一年一切顺顺利利,祝愿泉州申遗一帆风顺……

两百多名自发前来的市民、读者,用蜡烛在广场上排出“一帆风顺”字样

新年、新主题、新愿望——东南早报联合泉州九日山延福寺共同举办2018年新年传灯祈愿活动,昨晚如期在九日山脚下举行。这是东南早报发起新年祈愿活动的第八个年头,本届活动的主题是“一起为申遗祈愿”。祈愿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征集16个申遗点的市民助力代表,每个点一个代表,前后有数百名读者报名参加;第二个环节为新年传灯祈愿,于昨晚7点在九日山延福寺举行。

古泉州(刺桐)史迹,是公元10世纪到14世纪产生并留存至今的一系列文化遗产,分布于以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包括16个遗产点,见证了“刺桐”这座古代东方大港的地位和风韵。

地处南安市丰州镇的九日山距离泉州市区约7公里。历史上,这里濒临泉州古港区,每当出航时,泉州地方官都要到此举行典礼,留下了一方方祈风石刻。这里也因此成为16个遗产点之一。延福寺位于九日山脚,始建于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8年),是泉州最早的佛教寺院。

“千年之前,先人们就曾在此祈求来年平安;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延续传统在九日山上祈愿泉州申遗成功,也祈求来年一帆风顺!”真武庙文物保护管理组常务副组长温太平说。值得一提的是,传灯祈福途经充满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摩崖石刻和石菩萨,能让参与者更好地感受古泉州(刺桐)史迹的魅力。

传灯花絮

书法家粉笔写16平方米大字

传灯祈愿活动的最后,信众和参加者们将蜡烛汇集在延福寺广场,摆出“一帆风顺”字样。此前,清源山管委会的工作人员马志华在广场上提前用粉笔写下了这几个大字。马志华从小练习书法,至今已有50多年。这次广场上的粉笔字也是一蹴而就,不到五分钟即完成,令围观的群众和师傅惊叹。

10岁古城小讲解员来采风

昨晚的活动吸引了许多家庭参与,不少家长带小朋友来到现场感受新年祈愿。10岁的许馨月就是其中一位,她是位小小的古城讲解员,讲过泉州很多古迹,却唯独没来九日山看过祈风石刻。这次知道早报的活动后,她不仅报名申遗助力,更是前来参加传灯活动。“宋代的石刻能一直保留到现在很不容易,上面写的就是祈风的小日记,时间地点,保存到现在就是海丝的见证。新年在这里举行祈愿活动,我觉得很有意义。”许馨月说,在这里她想祈求来年一家人平安健康,自己学习进步。

准妈妈传灯祈求来年顺利

走在遍布摩崖石刻的山路上,市民林先生和妻子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手中的一抹烛火。林先生是泉州某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妻子小李身怀六甲。在听闻早报与九日山延福寺联合举办2018新年传灯祈愿活动后,两人特地从市区驱车来到九日山。令人感动的是,小李已有九个月身孕,但仍坚持走完全程。“这样的跨年很特别很有意义!去年我们参加早报的新年撞钟祈福,今年特地来参加新年传灯祈福活动,祈求来年一帆风顺!”

相关链接

东南早报历年新年祈愿回顾

2011年起,东南早报发起“泉州新年撞钟祈福”活动,年年为泉州、为读者送福成为泉州人的元旦跨年保留节目。过去的这七年,我们的新年祈愿活动年年有新意。

2011年,东南早报和清源山管委会联合主办新年撞钟祈福。

2012年,泉州、福州、厦门、台湾“两岸四地同撞新年钟”,这是两岸首次联合撞钟祈福。

2013年,泉州和西藏、台湾三地同撞钟共祈福。

2014年,泉州联合韩国光州、日本横滨举行“文都三城撞钟祈福”,意义非凡。

2015年,海丝九城共同撞钟祈福。

2016年,泉州十二个萌宝家庭和108个受邀读者家庭撞响新年的钟声,祈福全城。

2017年,“新年撞钟祈福”,祈福泉州日新月异、一帆风顺。( 泉州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