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开幕的同安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让人们看到了“富美同安”赶超发展的迅猛步伐,也勾勒了新一年同安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2017年,是同安区新一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也是同安区提出“赶超发展”目标后的第一个完整年。一年来,同安区紧扣“三转促发展、三加强惠民生”,经济发展保持强劲态势,项目攻坚取得重大突破,宜居环境建设步伐加快,民生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同安区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新时代,新征程。2018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富美同安赶超发展的关键之年,同安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围绕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坚持“三转三加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城乡宜居品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开创富美同安赶超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1 经济发展 超过半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市。过去的一年,在实体经济和项目建设的强势带动下,同安区的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财政总收入增长22.2%,区级财政收入增长20.2%。 值得一提的是,同安区的发展后劲还在持续增强。2017年,同安区建立了招商引资“三个一”工作机制,盘活利用低效厂房8.2万平方米,“零地”引进企业20多家。 新的一年,同安区将通过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做强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增量提质。 更积极的扶持政策将助力水暖厨卫、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光电照明等传统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形成四大百亿产业集群。同时,加速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并实施“双高”培育计划,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加速成长。 第三产业也将迎来新的跨越,三次产业结构将得到调整优化。随着趣店集团厦门总部等一批总部型经济项目的落地和投建,同安缺少服务业结算总部的局面将得到改变。而京东电商产业园和东纶智创等物流园区的落户,将使同安区的现代物流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此外,同安区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出台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生产要素、融资等成本的一揽子措施;并继续发挥产业引导基金的作用,成立农业发展等投资基金,有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都市农业、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领域。 关键词2 项目带动 项目落地建设是同安区进一步培育发展动能、增强发展后劲,打造发展引擎,助力实现赶超发展的重要依托。2017年,同安区的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和项目建设都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征地1.3万亩、交地1.2万亩,房屋征收155万平方米、拆除200万平方米,征地完成量和房屋征收量均位居全市第二;61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超计划39个百分点;“五个一批”项目梯次推进,新增项目数、投资额双双创下历史新高,第三季度正向激励综合考评居全省各县(区)第二。 2018年,同安区将继续坚持项目带动,增强赶超发展后劲。 一方面,加大征地拆迁力度,继续推行“8+4+3”指挥部运作模式,健全“征拆四法”等工作方法,落实督查考核奖惩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快速推进。另一方面,全力以赴推动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亿元以上,集中力量抓好京东物流电子商务园、抽水蓄能电站两个重中之重项目建设。 依托项目建设,同安区将不断完善外联内畅的“一环两横四纵”骨干路网,大力推进轨道4号线、城东中路(G324线-万家春路段)等项目的建设,实现同安大道(同南公路-同安东路段)、同翔大道、同安东路等重要道路建成通车。 关键词3 宜居宜业 “新城+基地”开发加速推进,老城区宜居度显著提升,2017年,同安区的城市建设可谓是日新月异。 同安新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滨海旅游浪漫线、丙洲现代服务业基地统建区等项目快速推进。老城区完成道路新改扩建18条、“白改黑”17条、绿化提升46条,铺设燃气管道22公里、新增用户1万户。 聚力新城建设、提升老城功能、强化精细管理,新的一年,同安区将建管并举,构筑宜居宜业城区。 同安新城的产城融合将进一步凸显。同安区将依托两个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信息研发、高端制造、滨海度假等多位一体的产业体系。建设新城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加快滨海旅游浪漫线、美峰生态公园等重点部位景观的提升,完成后吴公寓等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建设。 老城区一批断头路将全力打通,新增1660个停车位。近两年持续推进建设的人行天桥、污水管网、道路“白改黑”、立面改造、公园休闲配套等工程将继续深入开展。而建成投用的BRT同安枢纽站、新提升的48座公交候车亭以及新推出的“定制公交”等便民产品将让市民出行更便利。 而2017年开始探索实践的“一把扫把扫到底”市政道路管养模式将在新的一年扩大试点范围。“路长制”“片长制”模式将让城市的管理更加精细。同安区还将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市容整治和“厕所革命”,让城市更宜居。 关键词4 乡村振兴 作为厦门市农村面积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的区,同安区历来重视“三农”工作,推动农民转产增收被纳入到该区“三转三加强”工作思路中。 2017年,同安区都市农业稳步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试点成效明显,19家“互联网+”农业合作社等实现线上销售1.4亿元。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增至12个,“三品一标”产品达到24个。 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52个美丽乡村项目有序推进,新改建农村道路18条、25公里,完成安保工程20项、56公里。累计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05个、铺设管道1000多公里。 新的一年,同安区将坚持“三农”优先,发展都市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新型农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同安区将加快农业设施建设和土地流转,加快农业设施建设和土地流转,新增生态良好、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农田1000亩以上,加快推进竹坝和五显片区省级现代蔬菜产业园建设。 同时,推进一产“接二连三”,力促百利、禾沣两个现代农业项目投入运营,集中发展莲花、汀溪、五显等北部山区乡村旅游业,建好顶村乡村民宿、前格休闲农业和古坑三角梅基地,打造全省领先的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 同安区还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组建106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引入龙头企业参与,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民”的经营模式。 关键词5 绿色发展 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6个镇、70个村获评“国家级生态镇”“省级生态村”,在2017年,同安区继续擦亮绿色生态这张“烫金名片”,生态文明建设又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今年,同安区率先建立四大环保督察机制,全面完成生猪退养,加快四大流域治理。责令整改、立案查处一批违规企业,清退机砖厂、水泥厂、洗砂场121处。全市首个生态法庭落户同安汀溪。 新的一年,同安区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绿水青山生态家园。 突出生态保护,全面推行党政领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加强汀溪水库、莲花水库等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加强环境治理,不断完善生态保护立体司法联动机制,开展环境保护“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同安区还将全面推行环保信用评价、排污信息在线公开等制度,开展“三高两低”企业整治,关停并转一批污染企业,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城东、城南等产业集聚区循环化改造,推动重点企业集中供热系统建设,培育若干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示范企业。并大力发展绿色交通,鼓励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新建1500个充电设施。 关键词6 民生福祉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过去的一年,同安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获得感。 2017年,同安区新增学位8220个,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比例达98.7%;改扩建各类医院、卫生院12家,标准化村卫生所增至93个;2个镇、26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梧侣文体中心运动场完成改造;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4500人,指导失业人员再就业8000人;28个城市社区推行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8个农村幸福院建成投用;移民造福工程一期1607套安置房完成建设,二期1318套启动实施。 接下来,同安区将坚持民生为本,在教育、医疗服务、养老、住房保障、文化、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补齐宽领域民生短板。 新的一年,同安区将新增学位6110个。加快环东海域医院等20个项目的建设,完成第三医院康复病房综合楼(三期)等项目的建设。 同时,同安区将不断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建立家庭、社区、专业机构“三位一体”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成龙泉、西浦村等15家农村幸福院。 同安区还将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实施被征地人员和退养渔民养老保障“幸福晚年计划”,继续开展“暖心宅急送”活动,创新帮扶机制和社会救助途径。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力争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000人以上、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00人以上。 关键词7 社会治理 社会面治安创近五年最好水平,平安三率各项指标稳居全市前列。在过去的一年,同安市民安全感满满。 2017年,同安区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成基础信息大排查,刑事警情大幅下降,2300多个公共安全视频设备完成升级。实现全部村(居)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有微型消防站。创新“同安文明卫士”督查机制,五显垵炉、汀溪前格和莲花军营三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接下来,同安区将持续加强基层自治建设、公共安全保障、城乡社会治理,坚持共治共享,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新的一年,同安区将不断加快社区网格化平台建设,抓好大同、祥平网格化整合试点工作。同时,持续推进移风易俗,遏制农村“封建日”、婚丧喜庆大操大办。 同安区将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以责促行、以责问效,确保不留盲区、除患务尽。同时,同安区将深入抓好大检查大排查、道路交通整治、粮食安全、小作坊核准核查等工作,不断加强公共安全保障。 在城乡社会治理方面,同安区将用好“以奖代补”激励措施,推进村(居)护村队、巡防队“五有”建设,完善群防群治工作模式。继续开展“七五”普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提升“三率”水平。继续加大物防技防设施投入,聚焦建设、联网、应用三个关键环节,加快“雪亮工程”和综治中心建设,实现无物业(老旧)小区民生民防智能化管理。( 厦门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