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场台风,翔安莲塘小学附近的一处育苗场成了“网红”。去年,超强台风“莫兰蒂”侵袭厦门,城市满目疮痍,而该育苗场扛住了台风的考验。业内人士一打听获悉,这家育苗场的施工方叫鑫晟欣,是位于厦门软件园二期的一家专注于现代农业工场装备及种植技术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虽在国内略显低调,但鑫晟欣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产品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温室设施出口额约2000万美元,居全国行业领先地位。 对于这次走红,鑫晟欣并不意外。这种自信源于底气,作为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鑫晟欣已获得国家级专利40多项,且每年递增的专利达10项以上,而且,鑫晟欣还拥有一帮“最强大脑”——由荷兰、日本、澳大利亚、阿联酋等国技术人员组成的国际化团队,在现代农业设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领先的技术。 软硬件结合打开市场 不仅牢固、扛得住台风,鑫晟欣温室大棚还强调用户体验。鑫晟欣总经理助理赖志煌介绍说,和多数温室大棚的连接件采用焊接技术不同,鑫晟欣设计了拼接柱头,像乐高积木一样对大棚进行拼接,倘若温室局部受损,就无需整块切割。另外,鑫晟欣对材料的要求也更为严苛,以镀锌层为例,其厚度是国内标准的两倍以上。 当然,在温室大棚这片“红海”,仅靠做设备,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鑫晟欣较早地意识到这点,在专注温室大棚设计的同时,深耕栽培技术,通过“温室+水培技术”这一软硬件结合的模式打开市场。“比如,受客户欢迎的水培技术,它属于‘吸收引进再创新’,我们主要与巴林的一位专家进行对接,将他的技术引入进行改造,再出口至多个国家。”赖志煌说。 如今,鑫晟欣已从一家温室研发制造商成功转型为现代农业工场装备及栽培技术成套解决方案供应商,迄今为止已经出色完成了400多个现代农场项目案例。 因地制宜成功“出海” 借由专业展会及口碑效应,鑫晟欣的项目遍布全球多地。其成功“出海”的背后不仅有技术支撑,还离不开因地制宜的策略。 “在干燥荒芜的中东地区,我们的产品致力于实现良好的光照效果,其次还要保持恒温,并考虑灌溉效率;对于蒙古的项目,则考虑到当地光照时间短,我们在产品研发时会尽可能地提升透光率,让温室尽可能多地吸收阳光;而在台风频发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我们会更多地考虑温室的抗风能力。”赖志煌说,每到一地,鑫晟欣的研发人员都会考察当地气候环境,了解影响种植的各种因素,进而确立最适合当地的方案。 将视角拉回至国内,鑫晟欣的考量因素还包括客户群体的差异。“在国外,蔬菜和肉一样贵,所以客户对于高品质的温室接受程度较高。而在国内,蔬菜价格较低,这就促使我们研发适合国情的、性价比高的产品。”赖志煌表示,鑫晟欣在因地制宜上的探索,亦推进了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下一步发力“互联网+农业” 今年起,鑫晟欣发力“互联网+农业”,计划在温室的基础上搭载互联网平台,一方面为农场打造便利的管理工具,另一方面做相关大数据汇总,帮助农民拓展渠道,寻求下游合作,并探索引入金融工具,推进农业产业升级。鑫晟欣方面表示,将继续以技术为先导,品质为根本,做现代农业设施的行业领导者。( 厦门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