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赏曲 小记者感受古典音乐之美

2017-12-29 15:56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杨龙威

“古琴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古琴和古筝有什么不同?”“弹古琴要不要看五线谱?”上周六,福州日报组织35名小记者来到福建省竑翯书院,参与“中国古琴文化历史梗概与体验、鉴赏古琴”活动,即便小记者没有任何乐理基础,但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拨动琴弦,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神韵。

方言吟唱 沉醉古琴魅力

走进三坊七巷文儒坊34号,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呈现在眼前,阵阵悠远的琴声和淡淡的墨香从里面传出,这是福建省竑翯书院所在地。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者,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萧禛正襟危坐正在认真弹奏。

古琴,亦称瑶琴、七弦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2003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人们常常提起“琴、棋、书、画”,而“琴”排在首位,可见其在古时生活中崇高的地位。当天,萧禛从古琴的历史、古琴的基本知识、古琴曲赏析等方面,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地进行了精彩的讲解。为了让大家进一步了解古琴,萧老师还用多种方言吟唱并弹奏古琴曲。

“古筝体形比古琴大,弦多,古琴只有7根弦,也叫七弦琴。古琴与古筝的发音也是不同的,古琴的声音低沉,古筝的声音清脆悦耳……”活动间隙,专业的琴师们回答最多的就是关于古筝和古琴的区别。“原来古琴不是古筝啊!”许多小记者是第一次接触古琴,一位来自侨园小学的小记者表示,自己一直以为古筝就是古琴,直到此次看到制作古琴的材质,有两百年、百年、数年的木质琴胚,听到古琴低沉的旋律,才明白古琴与古筝的不同。

古琴伴奏 现场吟诵经典

细数孔子、孟子、李白等古代操琴高手,结合伯牙绝弦、空城计等历史故事边讲故事边演奏,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小记者们除了了解古琴的文化历史、琴曲鉴赏和制作工艺,还现场感受了古琴音乐的表现技巧(如图)。

“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度关津,惆怅役此身。”琴师黄丹虹老师别出心裁地邀请小记者何安喆现场吟诵起《阳关三叠》。老师的琴声似空山鸟鸣,又似高山流水,明净浑厚,伴着古朴典雅的古琴曲,何安喆轻声吟诵,传递出悠然的意境,让在场的小记者和家长们听得如痴如醉。

体验活动中,琴师还讲述了弹琴者的琴容琴貌,介绍了减字谱的原理,让同学们了解古琴和减字谱的关系,通过弹奏,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减字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福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