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石陂镇13个扶贫车间帮助197个贫困家庭成功脱贫

2017-12-22 17:32 来源:大武夷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龙威

12月19日上午,在浦城县石陂镇塅尾村的一个扶贫车间里,该村的省定建档立卡户华兴妹正和村里其他的姐妹们忙着进行鞋面的来料加工。对这项新工作还不太熟练的她,不时站起来向旁边的姐妹或技术员请教。

“这是我的第三份‘工作’!” 华兴妹在镇里兼做保洁员,只要一有空,她就来到塅尾村的两个扶贫车间。一个安装电子元件,一个加工鞋面来料,哪里更忙,她就在哪“上班”。“三份工作加起来,每月能创收3000多元。”显然,华兴妹对自己的这些“工作”很满意。

两年前,华兴妹的丈夫因病去世。丈夫留给她的是两个正在上职业高中和小学的儿子,同时还有一些负债。艰难的生活,一度让华兴妹对摆脱困境失去信心。如今,在村里两个扶贫车间和镇村两级干部的帮助下,她找到了增收的渠道。“现在,一家人的生活不用愁了,我就想多找点活干,多挣点钱,好好培养两个儿子。”成功脱贫的华兴妹,对生活前景又充满了信心。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石陂镇党委副书记赖有才介绍说,该镇党委、政府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和精准扶贫对象、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找准扶贫“穴位”, 主动联系当地返乡创业青年,创立扶贫车间,为待岗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举行免费培训,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为他们搭起“造血”平台,让贫困人口上岗无忧。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石陂镇力度不减,脚步有力。十九大以后,这样的扶贫车间在该镇迅速增加到13个,分布在石陂村、塅尾村、龙根村、象口村、布墩村、徐墩村、旧馆村等7个村,车间涉及衣服来料加工、缝制纸箱、挑拣茶叶、安装电子元件、采收包装莲子等项目。大量周边村的农村妇女、老人和贫困人口,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在这些车间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截至目前,全镇有300多贫困人口在这些车间里找到了‘工作’,已帮助197个贫困家庭成功脱贫。”该镇统战委员、副镇长黄文英告诉笔者,今年,扶贫车间还承载着100多户贫困家庭的脱贫任务。

“只要他们愿意来,所有的贫困户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岗位。”塅尾村两个扶贫车间的负责人余海彬和杨文美告诉说,脚不便的可以干手工的活,手不便的可以干用脚踩的活。周边还有不少老人、妇女、残疾人、五保户等把材料领回家里加工,一边顾家,一边创收。

旧馆村有个衣服来料加工车间,员工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该村因残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何炳惠家庭,夫妻俩都是残疾人,现在均在这家扶贫车间上班,每月各自可赚1000多元。黄灿荣是邻村歧山前村的贫困户,也是一位残疾人。邻居每天用电瓶车带他到车间上班,下班带他回家。一个月下来,凭借着自己的双手,也能挣个几百上千元。

“要让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就必须让他们能掌握一技之长,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黄文英说,扶贫车间虽小,却为不少建档立卡贫困户找到了脱贫空间。不少贫困户在这里搭上脱贫快车,重拾致富信心。对他们来说,小小的车间,承载着他们与全国人民共同奔向小康的大梦想。( 大武夷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