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当地实际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势,南平应该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先进装备制造业、提升发展传统制造业。”18日,《南平市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主要编制者、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研究所卢月品博士表示,南平打造先进制造业体系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空间。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卢月品团队立足闽北的制造业现状,对南平先进制造业发展做了长远的规划。“我们在前期进行项目立项,确定编制方案、梳理相关资料,深入县市、园区、企业开展调研并广泛征询反馈意见,召开全市范围讨论会、院士专家论证会,结合《南平市绿色发展纲要》修改完善《规划》报告。”卢月品表示,南平市制造业产业规模增长较快,已形成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机电制造、新型轻纺、冶金建材、精细化工等主要产业;先进制造业骨干企业快速成长,项目建设明显加快,创新能力稳步提升。2016年,食品加工等六大主导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约350亿元,主导产业技改投资达到447亿元,拥有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企业达157家,对南平市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卢月品认为,南平市是福建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利用比较优势,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成为福建乃至全国有特色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当前,我市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瓶颈在何处?卢月品表示,南平制造业存在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体系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等问题。“因此我们基于国家重大战略、产业政策的实施,以及福建省关于制造业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政策导向,结合南平发展实际,提出南平市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先进制造业集群,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设备和工艺、新材料技术以及新的商业模式改造现有或创新产品的企业集合。”卢月品说,“《规划》在指导思想上,重点发展三类产业,落实八大任务,实施五大工程,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优化提升的传统产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服务、绿色发展。” 根据《规划》,我市将重点发展三类产业,首先,瞄准前沿,培育发展生物制品、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装备四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其次,聚焦重点,发展壮大汽车、电力装备、农业及食品加工装备三大先进装备制造业,做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第三,立足基础,提升发展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新型轻纺、新型建材、精细化工五大传统制造业,加速企业智能化升级,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全面落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夯实产业配套基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加快实施绿色制造、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深化产业对外合作等八大任务,并同步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产业配套提升、品牌提升、绿色制造”五大工程。 “《规划》的可操作性很强,我们基于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创新驱动,质量为先、融合提升,绿色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编制《规划》,把创新放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卢月品说,《规划》突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把融合发展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把绿色发展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着力点,强化约束机制,加快去过剩产能,构建绿色制造新体系,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以各类园区为载体,优化产业布局,走‘集群集聚集约’发展道路。”卢月品说,“随着《规划》的实施,南平市将逐步建立起创新能力强、产业结构优、产品附加值高、配套体系完善、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在制造业重点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主要工业品质量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绿色制造技术在重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大武夷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