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晚,由“国家民乐艺术终生贡献奖”荣誉称号获得者陈立身领衔演唱的热烈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喜迎党的十九大 共创平安年文明城”的音乐晚会在宁德市东湖社区广场隆重上演,让社区群众饱享高雅音乐大餐带来的快乐,度过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周末之夜。 今年74岁的陈立身艺名布多阿森,1944年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地区的一个偏僻小乡村。聪明伶俐的他,小时候就在当教师的父亲关爱之下喜欢上了写写画画、拉拉唱唱。从小受音乐熏陶,他10岁那年就加入了当地乡间的“同乐社”。当时由于家境贫穷,没钱买二胡,他父亲就用量米筒蒙上青蛙皮,自制了一把二胡,他便乐滋滋地练了起来。勤奋有悟性的他,拉得有声有调。12岁那年,县文工团下乡到他家开的代销店买东西时,看到了隔壁贴着许多图画、一幅幅都虎虎生气,一问是陈立身画的,就问他:“会音乐吗?”人小胆大的陈立身便拉起二胡,唱起民曲,赢得县文工团同志的掌声。于是,1958年小学刚毕业的他,就被选入了县文工团当起了小乐手。第二年在父亲的指导下,他写的一首大合唱曲目,被县有关部门选用。百色地区文工团看他能拉会写,就把他录用了。 “努力学习,积极向上”,陈立身全身心地投入到二胡训练中去,团领导看他有志气,就让他跟随中央歌舞剧院二胡演奏家汪丙炎学艺。在那里,他除了完成汪教授布置的功课外还加班苦练二胡鼻祖刘天华老先生的高难作品。经过二胡高手汪教授三个月的精心点播和指教,陈立身的技艺琴理大有进展,陈立身又师从刘天华真传弟子、人称“南胡圣手”的陈振锋教授,再向二胡演奏高峰进军。在指导陈立身演奏刘天华《汉宫秋月》的过程中,师父陈振锋严肃地给他指出:“要完成好一曲,就要先练好毛笔字,要达到静心入境。还要学会站着拉二胡,这样手臂的活动空间就大了,气息能与节拍相呼应,这样就能全身心地投入,演奏达到忘我境界” 。“独一无二”的牛角胡演奏就是这样练成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陈振锋教授四年的言传身教,终于将陈立身带进了二胡演奏艺术的殿堂。 来自小乡村的陈立身,为不断提高自我的胡艺水平,还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向老艺人学艺。后又来到寿宁县江平村拜师北路戏老艺人黄树青学习马骨胡。勤学苦练,四处求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老艺人黄树青,老艺人终于收他为徒并传授马骨胡的演技。一个月传授期结束后,师父还赠送了他一把精致的马骨胡。尔后陈立身又师拜南路戏老艺人李翠英,这以后他综合了寿宁南北路戏不同风格的马骨胡演奏技艺。这为他对马骨胡进行改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陈立身告诉笔者,上世纪90年代,他来到宁德后,深入畲乡进一步研究畲族牛角胡。他得知,这种二胡在我国少数民族艺人中很早就开始使用了,但它均用黄牛角来制作,其缺点是角容狭窄、音量细小、音色尖锐。陈立身通过多年时间的研究从中得到启发,于是对这种二胡进行了大胆的改良,他采用水牛角来制作。在这期间,他走过了不少不平坦的尝试之路,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之下,音质丰满、音色浑厚、近似人音的牛角胡终于制作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权”。陈立身凭借他改良成功的牛角胡和马骨胡登上了国内外大雅之堂,成为了“中国牛角胡之父”、“独一无二”的牛角胡大师。去年,他又荣获国家“民乐艺术终身贡献奖”的殊荣。( 宁德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