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少体校射击队:把每次训练当作比赛

2017-12-12 12:01 来源:宁德网 责任编辑:杨龙威

4

近日,市少体校射击训练场内,青少年队员射击运动员们正在训练。托枪、屏息、瞄准,手指轻扣扳机,“砰、砰砰”一阵脆响,20米外的看去只有硬币大小的靶标上布满了点点弹孔。

“你这几发打得不错!”“你托枪还需要再稳一些!”“你的弹着点有些偏右,说明击发瞬间有点‘撇肘’了”打完几组,一位中年男子一一为小队员们分析靶纸,指出每一个环节的问题所在。他是市少体校射击队教练黄俊仁,说起他的小队员们,神情语态仿佛在说自己家的孩子,“我也是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迷上了射击,在不断训练中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的,这个阶段的孩子们,身体上和思想上都在‘蹿个’的时候,特点就是好胜心强,求知欲旺盛,当然,多多少少都有些贪玩!”在黄俊仁的运动生涯中,一枚枚奖牌的背后,凝聚着同样沉甸甸的汗水,而执教之后,他又把曾经的辉煌和对这项事业的钟爱,悉数化为春风雨露,承担起培育新一代射击运动苗子的重任。“他们其实都挺拼的,射击运动和别的项目不太一样,特别需要‘静’、讲究‘稳’,所以训练或者比赛,往往一站都是几十分钟甚至好几个钟头。”说着,他拎起一件有些沉的射击服,“这是一种半布料、半皮质的衣裤套装,净重约5公斤。它的主要作用是辅助运动员保持稳定,一年四季,无论冷热,只要训练,孩子们都必须要把这身‘厚厚的盔甲’穿在身上,训练结束后脱下来,里面可以倒出汗水来……”

说起这支队伍建立之初的情况,宁德市特聘教练、年已6旬的张民宪也是感慨良多。“2015年,我刚来到这里,第一印象就是训练条件之差、场地简陋,真是超出了预料——训练器材特别是枪、弹、靶,什么都缺!可是就人的精神不缺,不管是小运动员还是带他们的教练员,他们并没有因为这些问题而泄气或委靡不前,当时他们经常是几个人合用一支枪,一个人瞄靶空枪击发半小时、一个钟头,其他人练基础动作,然后换一个上,有限的子弹也就是集中一个时间打上几发。要说这些孩子真是不错,训练那么艰苦没人叫一声苦喊一句累,更没有人偷一点懒,因为他们都非常珍惜每一次训练的机会,把每次训练都当作一次比赛,全身心地投入!”记者了解到,这位张教练可不简单,他籍贯江西,1973年开始从事射击运动,曾受聘于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管理中心国家射击队女子手枪项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陶璐娜就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他退休后,于2015年受聘来到宁德市,就把这里当作了事业新征程的起点,不遗余力地将平生所学传授给宁德市射击队伍。为了改善训练条件,他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终于在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将资金、器材逐项足额地拨付到位。

10月12日,一个崭新的国际标准射击场在市少体校建成并通过验收投用,建有10米靶场、25米靶场、50米靶场、移动靶场,可进行10米、25米、50米、移动靶射击比赛。随着条件的逐步改善,宁德市射击运动员的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在今年10月份举行的福建省青少年射击锦标赛中,宁德市选手分别获得男女团体第二名,为省运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宁德网 潘峻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