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指引,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朱熹作为一代理学宗师的代表人物,在闽北“琴书五十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南平因此享有“闽邦邹鲁”“道南理窟”的盛誉,武夷山由此闪耀着“世界文化遗产”的荣光。 如何保护好,利用好朱子文化遗存,守护好闽北人民的精神高地,成为我市贯彻十九大精神,打造我市文化品牌,繁荣我市文化面貌,增强我市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今年7月21日,《南平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下文简称《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高票批准通过,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市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也意味着朱子文化遗存保护有了法律支撑和制度保障,引领和推动保护工作走向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法治轨道。 遗存众多 “闽北基因”孕育精神高地 文化遗存是文化基因不可或缺的部分。我市朱子文化遗存众多,可谓“县县有朱子,处处有遗存”。我市目前共有朱子文化遗存140处和一条古街(五夫里街),其中国保2处,省保19处,县保44处,未定级75处。馆藏可移动朱子文化遗存23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三级文物2件,一般文物20件;非物质文化遗产73项。11月省政府公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我市有19处文物点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朱子文物点有屏山书院遗址、兴贤书院、朱松墓、朱子社仓、真德秀墓、通判泉、罗从彦特祠和墓等7处。 各县(市、区)都有朱子文化遗存,特别是武夷山市五夫镇最为集中。五夫作为朱子文化的核心区域,保存着大量的古街、古建筑和门楼、牌匾、书法等。对全市朱子文物点进行再梳理的过程中,我市找准切入点,推进武夷山五夫镇成功列入福建省文化特色小镇(朱子文化),积极主动谋划五夫朱子文化特色小镇的文物展示利用工程建设。 众多的朱子文化遗存就是闽北人民引以为豪的文化基因,作为闽北的儿女,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守护好这份文化财富。11月5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正式实施,提出了六处修改细节,进一步完善了文物保护的法制化建设。在我市《条例》正式实施的前提下,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为我市朱子文化遗存的保护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法制基石。 共同发力 织密“遗存”保护安全网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条例》实施之后,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在执法上快行动,对照《条例》内容、依法履职,抓紧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不断增强《条例》的法律、社会效果。 《条例》实施后,我市借势全力推进朱子文化遗存保护工作。在县(市、区)文物安全自查基础上,市文广新局会同市公安消防支队对全市文物(含朱子文物)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文物保护单位消防设备设施逐步完善,部分文物点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整改。 翻开记忆的碎片,抚摸历史的城墙,朱子故里、朱子理学发祥地这张城市精神名片的背后,正面临着人为破坏和自然毁损的威胁,稍不注意许多丰富的历史遗迹将无法捡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严厉打击盗掘地下文物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加强文物安全的通知》等有关文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履行文物保护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和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的职责。同时,我市依法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建阳、浦城、光泽、松溪文化文物部门协同公安部门严厉打击盗窃盗掘文物的案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当地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为树立起对朱子文化遗存的保护意识,市文广新局联合教育部门、学校、新闻媒体,一直致力于朱子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9月1日,《条例》实施的当天,《以理育人——朱子文化展》在南平市博物馆开展,展出朱子文化相关文物和文献资料500多件,勾勒朱子生平轨迹,展示他的理学思想以及在办学、育人、教化等方面所做的巨大贡献与深远影响。展览持续两个多月,共接待参观人数5万人次,其中青少年学生群体近3万人次。让朱子文化走向课堂,让朱子文化的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搭建平台 朱子文化走进公众视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丰厚的文化遗存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近年来,我市文物保护工作通过不断探索与完善,一路从“幕后”走向“台前”。南平市文广新局局长谢秀端说:“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不止于让公众对文物修复、博物馆藏品多一分关注与热爱,更应该为推动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全民参与而不懈努力。” 长期以来,我市不断拓展朱子文化交流活动,将朱子诗词格言与南词表演艺术相结合,创排《朱子之歌》专题文艺节目进校园、社区,进宝岛台湾,在全市中小学举办进校园宣传演出80余场,在台北、新竹县举办了两场《朱子之歌·两岸同声》演出活动。今年6月,《朱子之歌》再次赴台湾长庚科技大学等8所大学开展“福建文化宝岛校园行——朱子之歌”巡演活动,台湾学子踊跃参与其中,巡演效果显著。同时,我市充分发挥博物馆的阵地作用,通过开展“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文物、文化交流展览,拓展朱子文化遗产推介平台。互动交流提升了博物馆管理和展览水平,南平市博物馆也获得全省唯一一个设区市的陈列展览“以奖代补”金额50万元。 在坚持保护为主的前提下,注重合理适度开发利用。我市强力推进朱子文物修缮工程项目,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朱子社仓、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五经博士府等修缮工程。近期,市文广新局计划推进政和朱子孕育地、建瓯朱子成长地、延平朱子拜师地、武夷山、建阳朱子讲学终老地,精心设计“朱子寻根之旅”,“朝祭观光之旅(五夫一黄坑)”朱子文化长廊,让民众与朱子文化近距离接触,不断演变成为闽北人民的精神食粮。 补齐短板 形成法制保护长效机制 目前,保护工作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如队伍力量不足,人才短缺;各地重视程度不一,经费落实不到位,建设性破坏仍有发生;文物分布面广量多,保护任务重,责任大。《条例》的实施来之不易,要用好这把法律的“尚方宝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我市朱子文化遗存保护工作的关键所在。经省政府批复同意,在市文广新局加挂南平市文物局,负责指导、监管全市文博工作,提档升级一批朱子文化遗存。我市着眼长远,着力推动朱子文化遗存保护制度化、法制化,并为此做了多项开创性探索和实践。 开展朱子文化保护工作,充足的经费是文化建设的保障。要保护就要投入,为确保朱子文物保护经费,我市采取了多方筹措方式,争取国家和省上财政投入朱子文物保护经费1300多万元,地方配套700多万元。今年7月,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将朱子文物保护经费纳入各县(市、区)财政预算。同时结合武夷新区博物馆朱子文化遗存专题展厅建设,南平市财政局拟安排专项征集经费,广泛征集与朱子有关以及南宋时期的文物,充实朱子文化遗存内涵。同时,各县(市、区)结合朱子项目争取财政专项支持。 朴树桥是浦城古桥之一,距今逾千年,2016年被列为(朱子文物)县级文保单位,今年其附近空地被荣华山产业组团征用。“第一时间得到朴树桥附近被规划开发的消息后,我们及时与组团管委会和业主协商,最终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浦城县博物馆馆长毛建安说,《条例》正式实施,其中对于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都有了明确规定,并赋予文物行政部门相关审批权限。因县文物部门的积极介入,邻近该桥的3000多平方米用地得到有效保护,为今后的保护利用留下了可操作空间。 云根书院是政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该县重要的朱子文化遗存。《条例》正式实施之后,政和县高度重视,由政府主导,积极推动保护工作的开展。研究决定,书院隶属政和县文体新局下属事业单位县博物馆管理,县博物馆增加事业编制管理人员一名,专项负责书院日常管理事务。同时,政和县考虑书院日常管理长效有序,同意每年10万元管理经费(其中5万元用于修缮)由县财政负担,从2018年起列入预算。政和县博物馆馆长王志明表示,有了人员和经费的保障,他们有信心保护好朱子遗存,让朱子文化在政和得以传承。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代表着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和未来的希望。 我们相信,《条例》的实施给我市朱子文化保护带来新的契机,也将逐步形成法制保护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动朱子文化遗存的保护与传承,切实增强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性,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南平朱子文物保护单位分布一览表 序号文物名称年代类别级别分布地址1紫阳楼遗址宋古遗址县保武夷山市五夫镇2朱子社仓清古建筑省保武夷山市五夫镇3秘庵遗址宋古遗址县保武夷山市五夫镇4兴贤书院清古建筑省保武夷山市五夫镇5屏山书院遗址宋古遗址省保武夷山市五夫镇6灵泉宋摩崖石刻县保武夷山市五夫镇7朱子巷宋古巷道县保武夷山市五夫镇8朱松墓宋古墓葬省保武夷山市上梅乡9刘子羽神道碑宋摩崖石刻省保武夷山市风景名胜区10武夷精舍遗址宋古遗址县保武夷山市风景名胜区11九曲摩崖石刻(朱熹题)宋摩崖石刻省保武夷山市风景名胜区12崇安县文庙清古建筑县保武夷山市崇安街道13茶洞清古遗址县保武夷山市风景名胜区14南山书堂遗址宋古遗址县保武夷山市风景名胜区15云寮书院遗址宋古遗址县保武夷山市风景名胜区16蔡发墓宋古墓葬县保武夷山市兴田镇17朱熹墓宋古墓葬国保建阳区黄坑镇18考亭书院石碑坊明古建筑县保建阳区潭城街道19书坊楠木厅清古建筑省保建阳区书坊乡20祝夫人墓宋古墓葬县保建阳区莒口镇21蔡克顺墓宋古墓葬县保建阳区麻沙镇22朱塾墓宋古墓葬县保建阳区莒口镇23西山摩崖石刻宋摩崖石刻县保建阳区莒口镇24蔡元定墓宋古墓葬省保建阳区莒口镇25芦峰摩崖石刻宋摩崖石刻县保建阳区莒口镇26廌山书院清古建筑县保建阳区麻沙镇27“居之安”砖雕影壁清古建筑省保建阳区书坊乡28杨龟山祠清古建筑县保延平区水南街道29罗从彦特祠明古建筑省保延平区水南街道30罗从彦墓宋古墓葬省保延平区水南街道31李延平祠清古建筑县保延平区夏道镇32李侗墓宋古墓葬省保延平区炉下镇33游定夫祠清古建筑省保延平区南山镇34游定夫书院清古建筑县保延平区南山镇35屏山书院清古建筑县保延平区峡阳镇36林重寺清古建筑县保延平区炉下镇37苍峡石刻宋摩崖石刻县保延平区樟湖镇38建宁府文庙清古建筑国保建瓯市仓长路163号39“艮泉井”南宋古建筑县保建瓯市城关磨房前40五经博士府清古建筑县保建瓯市城关磨房前60号41朱森墓宋古墓葬省保政和县铁山镇42富美程夫人墓宋古墓葬县保政和县星溪乡43云根书院旧址宋古遗址县保政和县熊山街道44朱氏祠堂清古建筑县保政和县杨源乡45朱柽墓宋古墓葬县保政和县星溪乡46黄中墓宋古墓葬县保邵武市水北镇47通判泉宋古井省保邵武市洪墩镇48“中书第”照墙砖刻明古建筑省保邵武市民俗馆49何氏宗祠清古建筑县保邵武市洪墩镇50李纲祠堂清古建筑省保邵武市通泰街道51西山故居清古建筑省保浦城县仙阳镇52宋贤真夫子祠清古建筑县保浦城县河滨街道53真德秀墓(西山真文忠公墓)宋古墓葬省保浦城县莲塘镇54叶氏宗祠清古建筑县保浦城县古楼乡55上同古民居清古建筑县保浦城县忠信镇56南浦书院清光绪古建筑县保浦城县仙楼山57金水桥(泮池)清顺治古建筑县保浦城县第一中学58朴树桥宋绍兴古建筑县保浦城县仙阳镇59仙霞古道深坑段唐古遗址县保浦城县盘亭乡60吟室遗址宋古遗址县保松溪县茶平乡61湛卢书院(杨氏书室)遗址元古遗址县保松溪县茶平乡62真宪时墓明古墓葬县保松溪县祖墩乡63廖刚墓宋古墓葬县保顺昌县元坑镇64廖德明墓宋古墓葬县保顺昌县元坑镇65浔江朱氏宗祠清古建筑县保光泽县止马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