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的生意经 夜间经济集中体现在夜市。所以,有人说,一座城市经济好不好,体验下它的夜生活就知道了。 晚上10点半,泉州西街,报刊亭陈阿姨正忙着收拾,要关门下班了。而街对面一家童装店老板娘坐在木凳上打起了盹,尽管循环播放的打折喇叭声此起彼伏,店门前西街上,行人仍熙熙攘攘,自行车、电动车川流不息,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陈阿姨的报刊亭在西街开了10年,当初刚搬来时,满街还是服装鞋子店。从两年前开始,那些店逐渐搬迁到中山路了,新开的店铺以奶茶店、咖啡店、小吃店居多。 跟着多起来的,还有一群群年轻的面孔,街上说普通话的人明显也比以前多了,端着相机四处拍,这个稀奇,那个也有趣,很是热闹。尤其是西街限行机动车后,走路骑车的人多了。 小吃店老板冯女士也说,西街较窄,所以感觉街上人多,可实际来消费的人并没有增加,感觉生意不如往年。尤其当互联网经济和周边一个个综合体开起来后,西街的夜间客流一再被蚕食和冲击,人就这么多,这个拉走一点,那个也分走一点,一定程度上就是对西街商铺的人气“截流”。“没做出个特色,很难在这条街上立足。”咸水鸭店店员陈女士说,在西街上做小吃,一定要拿出别人没有的特色。咸水鸭就她一家店,下午3点开到晚上12点,虽然一天营业时间只有几个小时,店铺只有五六平方米大,看上去也破破烂烂的,但日均营业额可达一两千元,且夜间营收占比超过七八成。10多年来,生意一直红红火火的,回头客络绎不绝。 “西街要成为特色夜市,就应该走自己的路。”从小在西街长大的市民林先生则感慨于西街未来成为繁华街区的任重道远,“西街要变成真正的夜市,还需要商家自觉转型,由目前的日货市场向商业化市场化转型,改以小吃、文创伴手礼、咖啡店为主,目标客户也要从本地市民向外地游客转型,形成文化旅游夜市”。 “深夜党”的最爱 在市民林先生看来,泉州市区的夜市已基本形成两大块:古城区美食文创聚集区,包括西街、源和1916;新城区文创综合体聚集区,包括领SHOW天地、浦西万达和中骏世界城等。 每周五的晚上7点,在领SHOW天地泉秀街路口,车辆排队蜗行,一群群年轻人则蜂拥而入,走向领SHOW天地小广场的各个角落,酒吧、餐饮店、咖啡店……到处挤满了排队、找座位和买单的年轻人。 一个小时后,浦西万达广场已被一群群小孩所占领,爸爸妈妈们则聚在一旁,远远观望着,左邻右舍有一句没一句地搭讪着。 家住附近的吴女士已把万达广场当成自家小公园了,每当周五下班后,她都习惯将女儿和老公一起拉上,去尝尝新开火锅店的味道如何,去看看新款秋装合不合身。 “大型综合体最能抓住女人和孩子的心,有的像以前的乡村集市,是最热闹的地方。”在她看来,城市综合体是公认的夜间经济“人气王”,因为在灯火通明的夜晚,这里可提供各种吃喝玩乐购一站式服务,聚合了各种夜间消费业态,新潮时尚且种类繁多,消费选择也多种多样,不用东跑西跑,就可全部搞定。 晚上10点多,晋江万达广场、五店市两地仍灯火辉煌,尤其是五店市,各种美食冷饮、戏剧表演节目,以及颇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吸引了一波波游客涌入,游人如织。 “把夜晚的生意做起来,是我们的目标。”一家露天酒吧负责人阿杰说,他们只有晚上才开门营业,周末、法定节假日和夏季是营业高峰期,不少年轻人喜欢成群结队来消遣,伴随着劲爆的音乐,夜晚变得越来越如痴如醉。 阿杰说,相比单调乏味的传统夜市,现代夜市不仅有好吃的,更有一连串好看的、好玩的,更注重精神享受。实际上,为瞄准年轻群体“深夜党”,美食餐饮、购物娱乐、特色演出等夜经济大军早已在悄悄布局体验消费模式,拓展各自的夜间消费空间,共同做大最强夜经济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