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配各类辅具10906件,投入补助资金614万元,受益残疾人8145人……在全省率先全面实行辅具补贴制度以来,三明市以“一条龙、一站式”服务,为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架起了一座座暖心桥。 创新机制,辅具补贴全覆盖 对于残疾人来说,一件合适的辅助器具就像眼睛、耳朵、腿,可以使他们看得更清楚,听得更清晰,行动更方便,生活更有尊严。 今年3月3日是全国第18个“爱耳日”。当天,将乐县残联、县医院等工作人员来到白莲镇,开展“爱耳日”宣传活动。 老汤家住白莲镇墈厚村,从小就有听力障碍,虽然家人帮他配了助听器,但效果不理想。得知当天镇上有辅具适配活动,老汤一早就来到活动现场。经县医院五官科医生现场鉴定,老汤属于听力2级残疾,医生为他配戴了一款价值近2000元的新助听器。 “戴上这个助听器后,听人说话清楚多了。以前觉得太贵,买不起,这次真的优惠很多。”老汤说,按照补贴标准,他只需自付金额400元。 “原来残疾人辅具实行全免费配送,因为数量有限、覆盖面相对窄,难免存在享受政策不均衡、不公平等问题。”三明市残联副理事长陈建尧说。 如何把好事办好?自2015年起,三明市残联在全省率先探索残疾人辅具补贴制度,把所有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纳入补助对象,按不同标准给予补贴。 根据三明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具适配补贴办法》,对持证残疾人在适配补贴目录内的辅具,价格300元以内的全额补贴,高于300元的辅具个人支付30%,低保户残疾人和0至6岁残疾儿童全额补贴。为了推进辅具补贴规范化操作,三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补贴办法》,相继出台了5个文件和一系列配套制度,简化审批、报销程序,优化评估、适配环节。 各方参与,辅具服务多元化 据三明市残联辅具中心主任柯七妹介绍,原先的辅具全免费配送受益面不广,而且残疾人缺乏自主选择权。辅具适配补贴不仅惠及全市所有有需求的残疾人,还提高了适配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为落实补贴制度,让残疾人及时受益,三明市残联印制各类宣传材料,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形式,广泛开展补贴制度宣传。同时,全市各级残联还发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联络员等,开展入户宣传,尽可能让补贴制度家喻户晓。 残疾人如何自主选择辅具?市残联面向社会购买服务,凡是有资质的专业机构都可以参与残疾人辅具适配,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可以自主选择服务机构,让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辅具适配服务。 为满足残疾人的辅具需求,三明市不断细化补贴目录,辅具补贴种类由30种增加到目前的48种。 “原来担心可能会出现辅具需求暴涨、资金难保障等问题,实际情况是辅具配送的数量大大增加了,但支出并没有上升太多。”柯七妹说。 数据显示,去年三明全市辅具配送数量比未实行补贴制度前多2056件,但仅多支出10.09万元。辅具服务资源也得到进一步优化。“辅具补贴制度推动了社会辅具服务市场发展,提高了残疾人爱惜辅具的意识,从机制上解决了辅具重复配置、闲置等浪费资源的问题。”陈建尧说。 整乡推进,靠前服务暖人心 为了提高受益面,三明市采取整乡推进办法,让更多残疾人享受政策红利。 去年11月27日,宁化县残联组织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走进安远镇,发放辅具补贴宣传单,普及辅具知识。工作人员现场采集残疾人信息,指导填写审批表,为残疾人办证,发放补贴,县医院和安远卫生院医生开展残疾等级评定,为残疾人适配辅具。当天,工作人员现场进行残疾评定40多人,适配辅具28件。 安远镇开展的这次活动,是三明整乡推进残疾人辅具适配的一个缩影。“通过现场开展‘一条龙、一站式’服务,解决了居住在偏远山区的残疾人,因交通、行动不便带来的辅具适配不及时、不到位问题,真正做到让残疾人少跑路、不跑路。”柯七妹说。 对一些行动不便、不能参与现场评定的残疾人,各县(市、区)残联还组织专业人员,开展上门服务。 整乡推进活动取得明显效果,今年上半年,全市适配辅具2132件,发放补助资金202.1万元。眼下,三明已有47个乡(镇)完成辅具适配整乡推进,目前,活动还在持续进行中。 |